1 / 7
文档名称:

荆江水患险情状况.pdf

格式:pdf   大小:1,07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荆江水患险情状况.pdf

上传人:小屁孩 2022/5/15 文件大小:1.0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荆江水患险情状况.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四节 荆江水患险情成因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 荆江水患险情状况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其险主要表现在高洪水位与荆北地面势差最大,荆江水患险
情发生频次最高。据现有史料统计,有约 he distributed routed mouths of JingJiang river by remote sensing
1.现代河道 2.明代河道 3.唐代河道 4.晋代河道 5.溃口扇1.水文气候条件
荆江地处长江中游的咽喉地段。上承川江来水,右与洞庭湖交流,水情多变。暴雨雨带
在时间上通常由东南向西北推移,在正常情况下,长江上游和中游洞庭湖的洪峰不会遭遇,
1998 年雨带移动情况反常,长江干、支流和洞庭湖水系同时涨水,是造成本区大洪水的直
接原因。
2.构造沉降作用
荆江水患区为构造沉降形成的冲湖积平原区,属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第二沉降带中段。构
造对水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构造沉降上。据据江汉盆地新构造运动及第四纪沉积研究和大地
形变监测成果,荆州市的东南部,潜江、仙桃、监利、洪湖、天门、公安、石首一带为强烈
沉降区,其沉降边界受活动断裂控制(见图 11)。主要受西部和北部掀升影响,在荆州到洪
湖形成低平原和低洼平原,洪水易进不易出;荆江河道九曲回肠,不断壅高水位,造成荆江
段洪涝灾害频繁。经测算,强烈沉降区内,现代沉降速率为5~10mm/a,其年均量虽小,但
历史的加积,成为荆江水患险情成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按 1650 年荆江大堤堵住最后一
个北向穴口连成整体,江汉湖群不再接受沉积补偿,据此计算,荆北堤内沉降量为 ~
,平均为 ,应可视为构造沉降对荆江高洪水位与荆北地面势差(最大 )
所作的贡献值。
图 11 石首过江段面隆升与沉降区划分剖面图
Fig11 Profile showing the division between upheaval and subsidence
in Shishou cross section of Yangtse Rive
3.人类工程作用
⑴ 堤防工程:统一荆江大堤的形成隔断了长江与江汉湖群的联系,促使荆江洪水位抬
升和河床发生一系列变化。由于长江带来大量的泥沙在泄洪河槽中堆积,河床逐渐抬升,砂
质洲滩淤涨,使得同流量下过水断面减小,洪水位不断抬升。近 2000 年来,荆江洪水位上
升量约 ,其中 350 年(荆江大堤连成整体)以来大约上升了 9m。堤高与洪水位的关
系可谓互为因果,因为洪水危害,人们修堤防洪;而大堤的修筑,导致洪水归槽,洪水位上
升,反过来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