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泥石流工程地质问题
适用于年终总结/工作计划/述职报告/策划方案等
2020
泥石流形成过程框图
降雨
流域环境
地形
植被
松散堆积物
(人为的、自然的)
集中补给
分散补给
泥沙汇流(QH)
洪水汇流(QB)直进性愈强,冲击力愈大。
如1981年成昆线利子依达沟泥石流,流速高达10m/s,,-。遇桥头右岸地形急弯阻挡,爬高12m,为泥深的3-4倍,直进性极强,冲击力极大,将桥台和桥头看守房全部摧毁。
五、泥石流的脉动性
山洪无脉动性,而泥石流具强脉动性。
洪流过程线是单峰(少数双峰)型涨落曲线,而泥石流爆发时,几乎以相等的时间间隔一阵一阵地流动,这种脉动性流动又称阵动运动或波状运动。整个过程线似正弦曲线,上涨曲线较下落曲线陡峻。
脉动性原因:
(1)泥石流具宾汉体 (Bingham )的性质,常形成不均匀流动;
(2)运动过程因冲阻,而成阵流。
课程内容:
、泥石流的预测预报
泥石流预报的主要方式:
从泥石流预报的方式来讲,主要有空间预报和时间预报两类,空间预报是指出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地区和位置,提供国民经济建设规划、建设和防灾工作的依据。时间预报指出泥石流地区泥石流发生的趋势,其中长期预报一般指1~3个月的时期,短期预报是指近期可能生发泥石流的区域,一般指1~3天的情况。实时预报一般指出1~3小时即可能发生的泥石流,即为预警阶段,在确认灾害性泥石流会发生时,则发出警报。
一、泥石流空间预报
空间预报是采用地面调查结合航片、卫片判读来决定泥石流的危险区域。如前所述,泥石流是一个区域性的工程地质现象,因此,先划定区域,之后采用逐步逼近法,逐步缩小范围,并对其危险度作定量的分析。
泥石流沟危险度的判别标准各国都是用数量化的办法,把一个模糊问题转化为量的分析。如日本有A、B、C判别法,25分制法及第六感觉器官法等。
⑴ A、B、C判别法
首先对泥石流沟的主要参数进行下述分类(表1)
根据分类所得的a、b,再按溪沟几何特征和岩性及堆积物分别统计(表2)。
根据Ⅰ、Ⅱ统计结果制定危险度表(表3)。
ABC判别法分类表 表1
判别因素
分 类
a
b
流域平均坡度
流域平面形状
山地面积占流域面积一半以上
河谷平坦地占流域面积一半以上
河槽堆积物数量
河床及两岸堆积物甚多、基岩少见
基岩裸露多
岩石种类
断层破碎带、火山喷出物、温泉活动带、风化花岗岩带、第三、四纪地层
a以外
植被状况
十年以下的幼林采伐区
秃地占一半以上
有植被覆盖
泥石流活动史
有
无
按特征分类统计表 表2
Ⅰ按几何特征统计
Ⅱ按岩性及堆积物统计
区分
流域平均坡降
流域平面形状
区分
岩石种类
河床堆积物
Ⅰ1
Ⅰ2
Ⅰ3
Ⅰ4
a
a
b
b
a
b
a
b
Ⅱ1
Ⅱ2
Ⅱ3
Ⅱ4
a
a
b
b
a
b
a
b
危险度判别表 表3
类 别
Ⅱ1
Ⅱ2
Ⅱ3
Ⅱ4
Ⅰ1
A
A
A
B
Ⅰ2
A
B
B
C
Ⅰ3
A
B
B
C
Ⅰ4
B
C
C
C
注:A——严重;B——中等;C——轻微。
(2) 25分制法(表4)
本法对泥石流沟的主要参数先分别计分,然后累加各项分数,视分数不同划分等级。
根据单项评分结果计算总分:N=Ai+ Bi+Ci+ Di+ Ei+ Fi。当N>25时,严重;当20<N<24时,中等;当N<19时,轻微。
8
2
0
每年发生
非每年发生
无
4
3
1
荒地
幼林
壮林
分数
泥石流频次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