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CPM:即用网络图来表达项目中各项活动的进度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 进行网络分析,计算网络中的各项时间参数,确定关键活动和关键路线,利用时差不断地调 整和优化网路,以求得最短工期。
项目:具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点,由某个人或者主要责任是实现业主的投资目的,保护业主利益,保证项目目 标实现。
项目实施层:项目设计、施工、供应等工作的单位构成。负责项目具体工作实施。
CM模式是一种与快速路径法相适应的工程建设组织管理模式。快速路径法(Fast-Track)
的基本特征是将设计工作分为若干阶段(如基础工程、上部结构工程、装修工程、安装工程) 完成,每一阶段设计工作完成后,就组织相应工程内容的施工招标,随后开始相应的施工。 与此同时,下一阶段的设计工作继续进行。
代理型CM模式:采用代理型CM模式时,CM单位仅与业主签订咨询服务合同,以业主的 咨询和代理的身份进行工作。CM合同价可以是固定费率或者固定数额的费用。业主分别与 多个施工/供应单位签订所有的工程施工/供应合同。CM单位与各施工/供应单位之间没有合 同关系,但负责对他们进行施工阶段的管理和协调。
风险型CM模式:在风险型建筑工程管理方式(At-Risk CM)中,CM经理同时也担任施工 总承包商的角色,一般业主要求CM经理提出保证最大工程费用以保证业主的投资控制。 如果最后结算超过保证最大工程费用,由CM公司赔偿;反之,节余部分归业主或者由业 主和CM单位按一定比例分成。显然,由于有了保证最大工程费用,CM单位要承担一定的 风险。保证最大工程费用的数额越低,则CM单位的风险越大,反之,业主的风险较大。 EPC是设计-采购-建造。这种模式在项目决策以后,从设计开始,经过招标委托一家工程公 司对设计-采购-建造进行总承包。因而又称为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
BOT模式一般是由一国财团或投资人作为发起人,从一个国家的政府获得某种基础设施项 目的建设和运营特许权,然后由其组建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融资、计划、建造和运营,整个 特许期内项目公司通过项目的运营获得利润。特许期满后项目公司将整个项目无偿或以象征 性的价格移交给东道国政府。
工程项目组织的特点:
项目组织是为了完成项目总目标和总任务,所以具有目的性,项目目标和任务是决定组 织结构和组织运行的最重要因素。(目的性)
项目的组织设置应能完成项目的所有工作(工作包)和任务,即通过项目结构分解得到的 所有单元,都应无一遗漏地落实完成责任者。(完整性)
每一个具体的项目都是一次性的、暂时的,所以项目组织也是一次性的、暂时的,具有 临时组合性特点。(临时性)
项目组织与企业组织之间有复杂的关系。(项目组织和企业组织有连带关系)
企业的战略、运行方式、企业文化,责任体系会影响项目组成成员的行为;
项目和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责权利关系,决定项目的独立程度;
项目成员往往有项目和原有部门的双重任务。
5•项目组织还受环境的制约,例如政府行政部门的干预。(受环境制约)
工程项目有自身的组织结构,项目内的组织关系有多种形式。
专业和行政方面的关系(企业内部适用);
合同关系(不同隶属关系的项目成员之间以合同为纽带)
企业组织刚性大,结构不易变动,运行稳定。而项目组织有高度的弹性、可变性(柔性 组织)。
由于项目的一次性和项目组织的可变性,很难象企业组织一样建立自己的组织文化。这 带来项目管理的困难。(难建立组织文化)
矩阵式组织的优点:
1•能够形成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管理,集中全部的资源为各项目服务,项目目标能够得到保 证,能够迅速反映和满足顾客要求。对环境变化有比较好的适应能力。
2•由于各种资源统一管理,能达到最有效地、均衡地、节约地、灵活地使用资源,特别是能 最有效地利用企业的职能部门人员和专门人才。能够形成全企业统一指挥,协调管理,进而 能保证项目和部门工作的稳定性和效率。
3•项目组成员仍归宿于一个职能部门,则不仅保证组织的稳定性和项目工作的稳定性,而且
使得人们有机会在职能部门中通过参加各种项目,获得专业上的发展,有了丰富的经验和阅 历。
矩阵式组织结构富有弹性,有自我调节的功能,能更好地适合于动态管理和优化组合, 适合于时间和费用压力大的多项目和大型项目的管理。
矩阵组织结构、权力与责任关系趋向于灵活,能在保证项目经理对项目最有力的控制前 提下,充分发挥各专业职能部门的作用,保证有较短的协调、信息和指令的途径。
组织上打破了传统的以权力为中心的思想,树立了以任务为中心的思想。
在这种组织形式中促进人们互相学习,交流知识和信息,促进良好的沟通。
组织层次少,具有大跨度组织的优点。
矩阵式组织的缺点:
1•存在组织上的双重领导,双重职能,双层汇报关系,双重的信息流、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