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4挡土墙类型与构造—、基本概念什么是挡土墙挡土墙用途与目的挡土墙各部分名称挡土增:用来支撑天然或人工斜坡土体(路基埴土或山坡土体)不致坍塌以保持土体稳定性,或使部分侧向荷载传递分散到埴土上的一种结构物。
挡土墙的用途与目的由于土体自重、设墙后仍保持水流顺畅,不致挤压河道而引起局部冲刷。
.挡土墙的纵向布置挡土墙纵向布置在墙趾纵断面图上进行,布置后绘成挡土墙正面图。
布直的内容有:
A确定挡土墙的起迄点和墙长,选择挡土墙与路基或其它结构物的衔接方式。
A按地基及地形情况进行分段,确定伸缩缝与沉降缝的位置。
A布置各段挡土墙的基础。墙趾地面有纵坡时,挡土墙的基底宜做成不大于5%的纵坡。卜宣泄水孔的位直,包括数堇、间隔和尽寸。
.横向布置横向布置,选择在墙高最大处、墙身断面或基础形式有变异处,以及其它必需桩号的横断面图
上进行。
根据墙型、墙高、地基及埴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等设计资料,进行挡土墙设计或套用标准图,确定墙身断面、基础形式和埋置深度,布置排水设施等,并绘制挡土墙横断面图。
.平面布置对于个别复杂的挡土墙,如高、长的沿河挡土墙和曲线挡土墙,除了纵、横向布置外,还应作平面布置,绘制平面图,标明挡土墙与路线的平面位置及附近地貌和地物等情况,特别是与挡土墙有干扰的建筑物的情况。
沿河挡土墙还应绘出河道及水流方向,其它防护与加固工程等。
四、防排水措施
(1)设置目的疏干墙后土体并防止地面水、地下水下渗;以免墙身承受额外的侧压力(静水压力、冻胀压力、膨胀压力);不使承载力下降;延长拉筋的使用寿命等。
(2)排水措施:
墙后坡面、加筋体顶面:设置排水沟、夯实地表松土和铺筑封闭层等,减少降水和地表径流的下渗。
路堑墙墙趾前边沟:予以铺砌加固,以防边沟水渗入基础。
非浸水加筋土挡墙:当面板基础埋深小于1m时,宜在地表下设置宽为1m的混;疑土或浆砌片石散水。
浆砌墙:为防积水,应设置泄水孔。直径:5〜10cm圆孔或5cmx10cm、10cmx10cm、15cmx20cm的方孔,间距一般为2〜3m,上下交错布置。
最下排泄水孔的出水口底部高出地面(路堑墙为边沟水位,浸水墙为常水位),保证顺利泄水;进水口底部,,以防水分渗入基底。
进水口周围,应采用具有反滤作用的粗颗粒材料覆盖(冻胀时,最好用炉渣),以免埴料流失而阻塞孔道。
当埴料透水性差(如细粒土)或有冻胀可能时,在墙身和面板后设直排水、反滤或防冻层。()的砂砾、碎石等材料。渗水星大时,可增设渗沟,把水排泄到墙外。干砌挡墙:因墙身透水,可不设泄水孔。
溉
粘土隔水层
〃)双排泄水孔;力)连续拍水层
r/)五、沉降伸缩缝沉降缝设置目的:为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墙身开裂,须设置沉降缝,按墙高、地基性质变化设置;伸缩缝设置目的:为防止垢工砌体因结硬收缩和温度变化产生裂缝,须设置沉降缝。通常设在同一位直(合并设,称沉降伸缩缝。
分段设计与施工:根据地形、地基情况土质地基:每隔10〜15m(加筋土挡墙可达30m)设置
岩石地基:间距可适当增大。
缝宽:一般为2〜3cm,自墙顶做到基底。
浆砌挡墙:缝内用胶泥埴塞;当渗水量大或冻害严重地区,宜用沥青麻筋或沥青木板等弹性材料,沿墙内、夕卜、顶三方埴塞,深度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