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刖弓
—、规划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提高农村规划水平,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型村庄,株洲市委、市政府确定炎陵县三 河镇的星光村为村庄整治示范村,成立了以市领导王志刚为联点领导的帮扶工作 组。进行全面 整治,实现村容整洁。
4、 “留田园风光,创和谐家园”。用地布局要保护和合理利用星光村良好的
自然资源,形成极具田园风光和地域特色的生态乡村。
、本次规划期限
近期 2006—2010 年,远期 2011—2020 年。
第三章村庄类型与规模
一、 村庄类型
通过对星光村现状经济、社会条件的评价与分析,本着尊重历史、研究现状、 展望未来的原则,本次规划将星光村定位为炎陵县重要的无公害蔬菜供应基地之 一,旅游产品加工业、特色种植业和服务业共同发展的改扩建型中心村。
二、 规模
1>人口规模
采用综合增长率法预测。综合增长率法为根据近几年星光村人口增长规律及 2005年星光村人口年龄构成情况,重点考虑人口机械迁移。
其发展预测计算:
Q=Q (1+K) n+P
0
其中Q——总人口预测数(人);
Q——总人口现状数(人);
0
K 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
n——规划期限(年)。
综合以上情况及未来弹性发展,2020年星光村总人口取1500人。
2、建设用地规模
星光村现状(2005年末)耕地2187亩,总人口 1413人, 亩,现状人均建设用地为110 m2o根据国家、省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及星光 村现状用地情况与未来发展,确定星光村户均宅基地面积取140卅。综合各项指标, 则相应的建设用地规模为21公顷。
第四章村庄布局
一、村域产业发展
仁第一产业
1) 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
2) 进一步发展和巩固花卉种植业,并加强花卉生产的经营配套建设。
3) 鼓励养猪、养鱼等专业户进一步向规模化发展,形成第一产业的多元结构。
2、 第二产业
1) 积极引进新技术,提高现有砖厂、电子厂、瓷厂、制管厂以及松脂厂的技 术含量,并实现规模化发展;
2) 发展服务于牲猪养殖、花卉苗木种植业销售的配套与附属产品的工业企业。
3) 依托炎帝陵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优势发展旅游产品加工业。
3、 第三产业
1)发挥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及清新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服务业,如农家乐、 娱乐休闲等。
2)发展运输业,服务于牲猪、蔬菜和花卉苗木转移和运送。
二、土地综合利用
仁耕地
根据星光村现状土地利用情况,星光村的土地以耕地为主。规划划定基本农 田保护区,约900亩。除了规划的集中居民点用地之外,严禁其他建设用地占用 基本农田。规划将环村路北侧约176亩的低洼农田深挖为鱼塘,成为一个钓鱼基 地;将炎帝公路以东约510亩耕地作为花卉苗木种植用地,成为花卉苗木基地; 将环村路内约924亩的耕地作为蔬菜种植用地,成为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同时 将河膜水沿岸易受洪水影响的村庄逐步搬迁至规划的集中居民点,其土地进行整 理。
2、 山林及水体
星光村属于丘陵地带,三面环山,自然植被及山林保护较好,其中山林草地 (2070亩)。规划将其划定为自然生态保护区,确保星光村良好的自然环境。山 塘若干,南面有河膜水穿越村域,规划将保护各种水面。
3、 村庄建设用地规划
规划以村中心路为发展轴线,沿线布置了商贸服务、休闲娱乐、居住等用地; 其余居住用地呈组团散状式布置;在炎帝公路西侧布置村部,总体形成“一轴、 一心、一带、一基地、六组团”的结构模式。
一轴:指以村中心路为轴线呈带状布置的集体的商贸服务、村民集中建房点 等;
心:指以新规划的村部为中心,建设农村超市、储蓄所、村庄游园、体育
健身设施等,形成公共活动中心。
一带:指河膜水风光带。规划严格保护沿岸的自然植被及景观,形成供村民 娱乐休闲的滨河风光带。
一基地:指休闲游乐基地。规划结合新辟的水塘水面及水面南侧的三角地带, 形成一个以垂钓为主的休闲游乐基地。
六组团:指规划的三个集中居民点以及限制建设的三个居民点。
限制建设的三个居民点指排上组、马鞍山组和上下邱家组,对其建设予以控 制,原则上不再扩大其规模,并进行村庄环境整治。
对规划划定的耕地、林地保护范围内的零散住宅如长沙界、兰家、寨下等近 期保留、远期适时进行“退宅还田(林)”。
规划的三个集中居民点为宋家组、肖家组和庙前上组。规划对现有村落进行 整治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其规模,以满足搬迁户以及新增户的建房需求。
宋家组集中居民点:占地约71亩,可安排住户84户。
肖家组集中居民点:占地约47亩,可安排住户56户。
庙前上组集中居民点,占地50亩,可安排住户59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