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批评的“善意”与“恶意”.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批评的“善意”与“恶意”.doc

上传人:碧痕 2022/5/17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批评的“善意”与“恶意”.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批评的“善意”与“恶意”
王淦生 前些时候,我单位附近的一所学校出了点事。其实这类事情几乎是每一所学校的每一天都在发生着的,只不过他们将事情的后果闹得太大了点。本来对于此类司空见惯的事情我的神经已趋麻木,无非听后多一声叹息。但在批评的“善意”与“恶意”
王淦生 前些时候,我单位附近的一所学校出了点事。其实这类事情几乎是每一所学校的每一天都在发生着的,只不过他们将事情的后果闹得太大了点。本来对于此类司空见惯的事情我的神经已趋麻木,无非听后多一声叹息。但在我们学校随后召开的全体教师会上,一位领导人对我(未点名,也许是我庸人自扰无端生疑了)的谆谆告诫却使我觉得很不是滋味,以至心生诸多感慨。
大概是因为上述事件(原谅我不便披露)已被外地媒体报道、炒作,给了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较大的压力,本地教育主管部门便及时组织了一次旨在“规范教师言行”的会议,以儆效尤(这也称得上是次亡羊补牢的善举)。临了,某位领导(是否代表一级组织尚不得而知)扫视台下,训诫道:我们一些“文人”不要借此事去大做“文章”,写上些“小评论”之类的东西,否则,“我们”(看来还是有所代表的)就要追查你是善意还是恶意的了!
之所以觉得这一忠告针对的是我,盖因我在别人喝酒聊天搓麻将看电视的时候选择了爬格子的游戏,所“爬”内容也无非是将别人的口头上的“指点江山”变成了自己的“激扬文字”,而且蒙编辑错爱,让我时不时地有一些杂感之类的豆腐块见诸报端。偏偏这类“栽花少,栽刺多”的篇什总不如那些花团锦簇的“歌德派”文字赏心悦目,读来受用,故而在某些人(尤其是领导们)心中植下芥蒂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偏偏自以为“杂文无私敌”,大家都是为了教育、为了工作,“亦不过各言其志耳”,因而反倒有一种“曲线进谏”的满足感。孰料今天竟在大庭广众之下被追问起“是善意还是恶意”,一时觉得“非某之所敢知”也。
媒体上每天总要看到一些揭露问题、针砭时弊、批评缺点错误的文字,它们到底是善意还是恶意的,如果把这当作一道问题来提问,实在是有失提问者的水准。因为批评的目的正在于促进被批评者改正错误,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是具有一般智商的人都应当明白的常识。民间流行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俗谚难道还要编入我们某些官员的素质教育的启蒙读物?只要不是无中生有、诬陷攻讦,我们都应将批评看成是促使自己健康发展的阶梯――何况作为一位以教书育人、劝人向善为任的教育界的领导呢?
或许我忘了中国原本就是一个“报喜得喜,报忧得忧”的国度。古语中的“文死谏,武死战”道出的正是进谏者凄凉的结局。古代那些较为“圣明”的皇上自然也知道批评监督的必要,故而几乎历朝历代的朝廷上都有谏官的一席之地。可一旦他们面临着手下或硬或软或重或轻的批评时,专制的***瞬间便会泯灭许多帝王做人的良知,以致让无数批评者魂断殿下,不管他们精忠报国的梦有没有做完。那些闻过则喜者实在是善良的臣子们的梦中情人。
今天自然已经不再是专制的时代,可是专以听歌功颂德逢迎谄媚之词为乐事而听不得丝毫批评甚至不同意见的基因依然在不少的掌权者身上繁衍着,而且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