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淡谈“家风、家训、家规”的重要性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 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 这个家庭的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孟子曰: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发达,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讲规矩。家人违背家规就要像在曲阜考察时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 离不开家风的传承。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即构成了家风。顾名思义,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 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换一句话说,当一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形成家庭的公众行为习惯即构成了家风, 家风也就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家文化。今天看电视, 中央电视台记者在全国包括海外随机采访, 上至八十岁的梅兰芳大师的儿子梅葆玖, 下至郑州一家幼儿园的儿童, 问的问题就是: 你的家风家规是什么?大家的回答有吃亏是福、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等等。从这些回答中我欣喜地看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焕发出勃勃的春意, 而且已经开始在下一代的小伙伴中生根萌发。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很大, 人们常说:“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这里的“朱”和“黑”就是指所处的环境。接近什么样的环境, 就会被什么样的环境所“熏渍陶染”。《颜式家训· 慕贤》中说: “是以与善人居, 如入芝兰之室, 久而自芳也; 与恶人居, 如入鲍鱼之肆, 久而自臭也。意思是, 与好人在一起, 就像是走入了放有芝兰的屋子, 时间一久, 自己也会带有香气。与坏人在一起, 就像走入了卖鲍鱼的市场, 时间一久, 自己也会带上臭味。”昔孟母, 择邻处”的故事, 几乎家喻户晓, 当年孟子的母亲之所以要带着儿子三次搬家, 就是为了选择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实践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