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论青少年犯罪及预防.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青少年犯罪及预防.docx

上传人:麒麟才子 2022/5/17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青少年犯罪及预防.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论青少年犯罪及预防
摘要: 青少年时期是未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个需要非常仔细对待的问题。

关键词: 青少年 犯罪现状 被害 预防
一、青1
论青少年犯罪及预防
摘要: 青少年时期是未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个需要非常仔细对待的问题。

关键词: 青少年 犯罪现状 被害 预防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及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
青少年犯罪主要是指已年满十四周岁至未满二十五周岁的人触犯了刑事法律而应受到法律规定惩罚的行为。根据中国法律规定,未满十八周岁的人为未成年人,已满十八周岁的为成年人。故青少年犯罪既包括未成年人中的少年犯罪(已满十四周岁至未满十八周岁),也包括成年人中的青年犯罪(已满十八周岁至未满二十五周岁)。
青少年犯罪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犯罪主体:一是犯罪主体低龄化。据有关数据分析,90年月以来,青少年犯罪的初始年龄比70年月提前了2~3岁,14岁以下的犯罪案例明显增多,年龄最小的还不满10岁。二是以男性为主、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但部分地区女性青少年违法犯罪比例有所上升。
(二)犯罪行为:一是团伙性明显。由于青少年主观独立性较弱,有渴望友情,乐于群聚,憧憬集体的心理需求。二是“五性”突出。其犯罪行为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冲动性、暴力性、仿照性和偶发性。资料表明,青少年犯罪中75%属于团伙作案,他们往往是结伙行动、一起作案、一拍即和、一哄而起,相互壮胆,具有纠合性的特点。
3
(三)犯罪类型:从单一的犯罪类型向***化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类型进展。有一个未成年人,仅仅由于自己的姐夫没有给他买衣服,就起了歹意,他购买了绳子从窗户里爬进去把姐夫勒死,还伪装了现场。随着青少年需求的泛化,犯罪动机、犯罪目的消失多样化,形成了犯罪类型的多样化。
二、青少年犯罪的主客观缘由
(一)个人主观缘由
一是青少年心理上的不稳定性。青少年犯罪最根本的缘由在于青少年自身的素养,由于自身文化素养较低,辨别是非力量较差,同时又往往盲目仿照。二是生理上的不成熟性。青少年时期是最喜爱结交“志同道合”伴侣的时期,尤其是那些在遭受家庭离异以及在学校成果不好被老师贴上标签的双差生更简单组合在一起,试图找回被家庭和学校剥夺的自尊心和关爱。
(二)社会客观缘由

社会丑恶现象、社会转型期带来的诸多问题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的负面影响。青少年犯罪是各种社会问题、社会冲突的综合反映。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新旧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简单过程中,社会内部隐藏的深层次冲突日益突出,竞争加剧,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滋长,严峻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目前社会上的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受贿等不良现象严峻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少不健康的东西在青少年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种子。
4

主要表面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父母不和,常常吵架,秽语连篇,甚至相互殴打,在家乱摔东西,相互揭短、指责从不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