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文化理解:“诗”与“画”的深度融合.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化理解:“诗”与“画”的深度融合.doc

上传人:紫鹃 2022/5/18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化理解:“诗”与“画”的深度融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文化理解:“诗”与“画”的深度融合
摘要:作为中国文化的基因,诗与画的共生点是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中的文化理解。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可以从儿童、文化和学科等三个视角,借画造境、助力解读,直觉体验、抵达内核,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观察涵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同时,理解不同地区和国家、不同民族和时代的作品体现出来的文化多样性,并尊重作者的创造成果及其对人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贡献。这里,作品指的是诗与画。诗是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画亦是美术学科的教学内容。有了这样的解读,我们就在诗与画、语文与美术中间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融通点,也可以称作逻辑起点,在诗教与画教、语文教学与美术教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三、诗画融合:为古诗教学打开一扇窗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诗人卞之琳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的这首诗相对于诗与画的教学而言,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因为有了画,诗的意境变得更为清晰而明朗;因为有了诗,画的意境变得更有韵味和意味;画装饰了诗,诗也装饰了画,诗与画的“美丽邂逅”为语文教学和美术教学打开了一扇窗户。也就是说,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画来辅助教学;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诗来辅助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低年级的学生应该“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3],高年级的学生要“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4]。事实上,在语文学****中,小学生对课文插图画面的兴趣往往比对文字的兴趣更浓厚。他们打开课本,还未接触文字之前,便对那些色彩鲜艳、形象鲜明的课文插图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学****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让他们从构思精妙、色彩鲜艳的图画中去发现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背后的意象之美,以获得语文学****的愉悦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现行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非常重视给课文配插图。特别是古诗词,插图已经成为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内容与形式、造型与色彩都既體现了诗歌的物象与意象,更满足了儿童智力发展、语言理解、审美欣赏的特殊要求。毫无疑问,古诗词课文的插图,已经成为诗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烘托古诗词特有的艺术形象,渲染那份遥远而绵长的历史画卷,强化语言文字表面的情感意象,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材中,每一首古诗词都配上了与文字意思与意象极为相衬的插图。这些插图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在教学中,我们可从以下四方面合理利用插图。
第一,借图造境,助力解读。古诗词教学中,由于诗词体现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意图具有“跨时空性”,学生难以充分理解文字表面意义后面所描绘的场景,特别是那些已经在时代的变迁中逐渐远离儿童当下生活视野的生活场面。此时,我们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直观形象的教材插图,将文字所描述的生活场面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激发学生的阅读想象,营造匹配的文本意境,促使学生认真、细致地阅读课文,在插图中寻找文字的意义。
《池上》是反映古代儿童生活的典型诗作,短小的四句诗生动地刻画了古代儿童无忧无虑、享受生活的可爱形象。教学中,因为学生没有“撑小艇”“采白莲”的生活体验,往往对后两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会产生阅读障碍。这时,教师可以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一下“小娃”稚幼行径中隐匿的童趣和童真。
第二,直觉体验,抵达内核。诗歌的美育功能对文化理解能力的培育有着异乎寻常的促进作用。美育,作为一种形象教育,在纯文本教学中凭借的主要是文质兼美的语言文字,如果能够结合教材中那些具有直觉性与愉悦性的插图,更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诗词的插图基本上表现了诗歌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能把诗词隐含的情感通过画面上的人和物进行艺术性的发掘。学生在阅读中可以通过对画面的欣赏,直接体验到作品中人的情感和物的意涵,将人和物、象和意与诗歌文字进入深度融合。《江雪》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必备选文。教材将诗人柳宗元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凄凉之境——“万径人踪灭”、孤独之美——“独钓寒江雪”,通过插图进行了完美的呈现。点状式的人物与大肆铺陈的白茫茫的江上雪景相形更“独”,使学生在读诗赏图中与作者产生一种情感共鸣,更能体会到诗眼“孤”“独”的文字魅力,感觉到独特的文字美感。
第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诗歌语言凝练,尤其是一些文言词语,小学生难以一下子理解。而画面往往是对文字的补充和注解。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图文对照的方式,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对诗歌内容的细致描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