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陶渊明的“三农”情结
喜欢陶渊明,除了因为他的人淡如菊,味浓如酒,气傲 似松,志廉似竹之外,还因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田园 诗人,第一个真正能够贴近土地, 贴近农民,贴近生活的“农 民”诗人。他的远离官场、归隐田园,不同于一般文人在于:陶渊明的“三农”情结
喜欢陶渊明,除了因为他的人淡如菊,味浓如酒,气傲 似松,志廉似竹之外,还因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田园 诗人,第一个真正能够贴近土地, 贴近农民,贴近生活的“农 民”诗人。他的远离官场、归隐田园,不同于一般文人在于: 他能够和亲戚邻里、村夫野老交朋友,了解他们的生活情趣 和内心世界;他能够躬耕垄亩,自食其力,体会到了农民生 产劳动的艰辛困苦;他能够关注农村的兴衰荣辱, 治乱否泰, 倾注了情真意切的忧虑关注。用现代时髦的术语来说,陶渊 明是一个具有浓厚的“三农”情结的田园诗人,他的许多诗 作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他对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的关注和 思考,读陶诗,我甚至惊讶,一个隐逸诗人,心高气傲,性 清情淡,何以对农民、农村、农业如此熟悉,如此眷恋。下 面选取几首陶诗对此稍加剖析。
1、体验生产劳作的艰辛快乐:
古代士大夫当中,能够亲身参加农耕,并用诗作写由农 耕体验的,陶渊明是第一位,颇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归园田 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 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沾衣不足惜,但使愿 无违。”《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晨出肆微勤,日入 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 难。”《丙寅岁八月中于下噗田舍获》:“贫居依稼不啬,戮力东 林隈。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杨楫越平湖,泛随清壑回。郁郁 荒山里,猿声闲且哀。”从这些身历其境的劳动诗句来看, 诗人对于农村的艰苦劳动,还是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尽力 而为的。你看他披星戴月,早由晚归,精疲力竭,一身沾满 泥水;他不但不抱怨,似乎还有苦尽甘来的莫种乐趣。从这 里,我们看到了当时农村生产劳动的环境和情景,体察到了 诗人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可贵,也多少了解到一些“田家” 耕稼之苦。
陶渊明还有一些田园诗是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
的。如《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炎火屡焚如,螟域恣 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归园田居》(其四):“徘徊丘 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 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前一首揭示天灾 给农民带来的危害,虫涝灾害,导致农民收成不好,只好忍 饥挨饿,苦撑时光。后一首目击战乱后农村一片狼藉,十室 九空的惨象。这些诗句触及现实,用笔老辣,体现了诗人对 农村生活的忧虑和牵桂。
2、欣赏农村的自然风光:
请看这样的诗句,《归园田居》(其一):“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边。”《癸卯岁始春怀古
田舍》:“鸟哦欢新节,冷风送余善。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 远。”“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读山海经》:“欢言酌春 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由于陶渊明
亲躬稼圃,熟悉农村生活,对农村有挚热的感情,加以文化 素养深厚,善于继承《诗经》、楚辞、建安诗歌的优良传统, 使他有可能真正领略农村的自然、风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