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论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docx

上传人:麒麟才子 2022/5/20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论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
提要:金融国际化、金融信息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进展是国际经济一体化以及信息经济进展的客观结果,伴随着这些客观结果连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金融混业经营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种趋势。我国目前金融业实行分业经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混业的弊端暴露无遗。美国政府为了加强对资本市场的掌握,于1933年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严格限制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业务界限。随后,很多国家也纷纷效仿,形成了西方金融分业经营的格局。
到了20世纪80年月,科技进步与世界金融市场的不断进展,促使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创新推陈出新,金融业之间的渗透融合力度逐步加强,原来的分业经营与监管的机制阻碍了金融业务创新和服务效率的提高。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各国金融当局如英国、德国、法国、瑞士、日本等纷纷进行了已打破证券和银行业界限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形成了现代银行混业经营的趋势。
3
进入九十二年月以后,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和金融创新活动加剧,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业务融合进一步进展,金融业并购潮风起云涌。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跨行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购并,加快了国际银行业向混业经营迈进的步伐。美国国会于1999年11月4日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从法律上取消了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跨界经营的限制,以此为标志,现代国际金融业务走上了多样化、专业化、集中化和国际化的进展方向。
三、银行业混业经营的优势与风险混业经营制度通过多样化、综合化的业务经营,可以分散风险。
另外,其本身也具有一些分业经营模式所缺乏的优点:
1、混业经营增加了银行业对金融市场变化的适应性。从业务开发来看,全能银行的多元化经营为银行的金融产品创建了巨大的进展空间,从而极大的增加了商业银行对金融市场变化的适应性。
2、混业经营通过银行内部之间的业务交叉,提高了服务效率,特殊是针对中小客户时,成本降低更为明显,有利于增加竞争力。
3、混业经营可使商业银行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降低社会成本,促进金融机构的竞争,有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经济效率。
4、从政府的角度看,混业经营精简了金融机构,便于当局进行监管。金融机构与监管当局的协调协作加强,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力量。
5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混业经营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例如:因哈格进入证券业后加剧证券行情的波动,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并且,证券市场上的公开市场业务历来是
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控的中介场所,银行业的介入将降低其可控性。另外,银行业经营的证券业务若遭受失败,其风险将由存款人乃至整个社会负担,这就可能使银行铤而走险,放松对风险的掌握,不利于社会稳定。可见,混业经营对金融监管和金融风险掌握力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四、中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进展趋势
1、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进展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金融业的经营模式沿袭了混—分两个进展阶段,1993年以前实行混业经营。从建国到20世纪80年月中期,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20世纪80年月末国家开创了证券的发行和流通市场,银行在资金、人员、技术和组织管理上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1992年下半年开头,伴随着房地产热和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