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网络:时间黑洞.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网络:时间黑洞.doc

上传人:三角文案 2022/5/21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网络:时间黑洞.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网络:时间黑洞
叶 健 极具开放性的网络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网络给人们正常生活带来的“破坏力”也同样不容小觑。且不说榨干了万千青少年的精力、备受人诟病的“网络游戏”,即使是看似平常的网页浏点,网络的海量信息在为人们提供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容易让人们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
山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谭克俭认为,无所不在的“链接”是“潘多拉的盒子”,是诱导人们“迷失”的“罪魁祸首”。他说,一方面,“链接”是网络的特性之一,也是网络的魅力所在。与传统浏览信息时的线性结构不同,网络是一种网格化的布局,因此,“链接”就好比“路标”,指示着虚拟世界里的路径。另一方面,目前网络上的“链接”呈泛滥之势,这与一些网站经营者为吸引流量,赚取利益而设置“鱼饵”不无关系。
谭克俭认为,网络经济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对于各类网站来说,眼球意味着流量,流量意味着利润、生存和发展。因此,在网页上尽可能多地设置诱人的链接,吸引点击,就成了网站经营者的必然选择。而网民在上网查找资料时,不知不觉背离初衷,去看一些不相干的内容,这就是“鱼饵”设置的成功。
信息构建理论对这一现象作出了解释:用户在网站中浏览信息时,主要依靠超文本节点之间的链接来追踪目标信息。这种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方式虽然符合人类的思维联想和跳跃习惯,但也迫使人们放弃熟悉的线性阅读方式,而采用非线性阅读方式。一旦用户浏览信息较多,节点和链接的数目也随之增多,由于短时记忆有限,用户在超链接的频繁跳转过程中就容易感到迷失方向,甚至忘记浏览意图,最终导致信息查找失败。

坚持“要事第一”原则,不要轻易打开“它”

“网络的精彩通过瞳孔钻进了脑袋,而精力和时间也像中了‘吸星大法’一样通过瞳孔被屏幕吸收了去。”李景在博客上写道。
李景认为,网络的意义应该是“以人为本”,为人提供效率和便利。而被泛滥的链接牵着鼻子走,则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耽误了正事,也违背了网络之于人的“初哀”。
山西社会科学院思维所王文亮认为,网站出于吸引点击率的目的而设置大量链接,只要合理合法,都是无可厚非的。毕竟,有些精彩的网页通过这些“链接”的引导而让网民体验到了许多“意外之喜”。但是对于有正事要办的网民来说,要避免掉进“链接”的“连环套”,只能提高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
王文亮说,抱着查找资料目的的上网者,首先要明确自己上网的目的,也即自己真正要了解哪些信息,然后用自制力来掌握重点,时刻把“要事”放在第一位,避免被感觉、情绪和冲动所左右。其次,对于某一次的信息查找行为,网民应认识到网络中绝大多数信息都是没用的,要勇于放弃无用信息。
“网上的世界很精彩,但‘重要之事决不能受芝麻绿豆小事的牵绊’。尤其是当你身负“要事”时,就更不要轻易打开‘链接’,因为这个‘潘多拉的盒子’很可能会将你引入歧途。当然,如果你是无目的地上网浏览信息,那‘链接’这朵路边的野花,你可以尽管采摘,里面或许有你意想不到的惊喜。王文亮说。

“现代依赖症”危害不容忽视

有人将长时间沉迷在电视中、网络中的孩子称为“网络娃娃”、“电视娃娃”。研究表明,这些娃娃社会活动少,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容易养成孤僻、偏激等性格,并有可能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