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参与课堂智慧成长齐茶花初中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老师满堂灌的模式,而是一种新的参与式教学方式,课堂中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积极参与为宗旨,让学生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增长智慧。初中数学参与式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标准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与态度,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让学生在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个性特长,学会自我调控、不断反思,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激情与活力。当今中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 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或呆坐听着,上课不得要领,没听到门道。凡此种种都是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也就是参与意识差,被动学习。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在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果,就要提升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达到参与能力的提高。一、作为数学教师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组织者、点播者,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我们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学生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的教师不能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因严守“师道尊严”的观念而无法摆脱“教”为中心的思想, 与学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距离。相反,应是一个明智的辅导员,在不同的时间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是示范者、评论者、欣赏者也可以是顾问和朋友。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让他们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首先,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方法很多。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 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 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坚持这佯做,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沟通对话渠道,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一锤定音,而是可以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能适时的给以赞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学生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应该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首先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给以启发,教学生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 但不是在教师的思维圈子中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如不这样,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就会妨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引发学生开动脑筋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想;在知识的疑难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