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在路上发表.doc

格式:doc   大小:8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在路上发表.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7/4/8 文件大小:8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在路上发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用户名自动登录找回密码密码登录立即注册快捷导航?随县教研?随县教育在线?文件通知?教研动态?学科教研?随县新教育博客文章搜索随县教研室?随县教研?教育札记?查看内容在路上 2015-5-27 14:59 |发布者:sxjyszf |查看:316 |评论:0|原作者:唐县镇小学凡海玲在路上——《动手做做看》磨课历程拿到《动手做做看》这篇课文时,我觉得这是一篇极难操作的课文。虽然文章通俗易懂,科学家说的那段话意味深刻,让人听了恍然大悟,学生多读几遍就能体会。我要教给学生什么呢?仅仅就是懂得一个道理吗?如果是这样,学生花五分钟时间读一读,自然就明白了,悟性差的学生,教师只要一点拨,学生不就能够明白吗?我开始寻找这篇课文的特点,人物的对话,根据提示语读好人物的对话, 并能在读好、理解人物对话的基础上补充提示语。按照课文的脉络一步步提问下来,教师教的累,学生学得也累。正在我钻在死胡同里时,徐老师和任老师给了我另一条思路:文中的伊琳娜是个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女孩,写她在想的句子,出现了两次。“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伊琳娜越想越生气”,可不可以通过她的两次“想”——将课文整合起来,同时通过伊琳娜的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转述句子,学会转变人称呢?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她会想些什么呢?要求学生再一次联系上下文读读想想。可是,这个教学目标定的实在是太高了。经过试教,发现只有班上的尖子生才能答得上来,教学思路再次陷入僵局。我又从伊琳娜的“想”中跳出来,去关注课题“动手做做看”。“动手做做看”是科学家朗志万和妈妈给伊琳娜的建议,伊琳娜正是从“动手做做看”中发现了问题,而编写这篇课文的意图,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吧!通过“此时, 伊琳娜坐在那里会想些什么呢? ”这一问题,促使学生有个思维碰撞,引出“伊琳娜越想越生气”,便有了和朗志万之间的那段对话。最后引导学生明白“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一道理。这次的教学设计以“伊琳娜动手做”,辐射到动手做前和动手做后,条理清晰,学生学得也轻松,自然。我把语文课堂作业中的“选字填空”练****放在了课内完成,一来觉得是弥补了本堂课缺乏技能目标的缺陷,二来觉得是能在课堂中完成一部分练****也是课堂有效性的体现,以便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效率。可是纵观本课,总觉得,离一堂好课远得很。如何将这堂课变得和谐统一些, 如何将这堂课变得更有意义些,丰厚些? 我捧起课本读了又读,把目光集中在了最后一个自然段,朗志万说的那段话。这段具有启发性的话应该作为本文的重点,而且细细读来,朗志万说的这段话两句,条理非常清晰,在课堂中,让学生充分地读这段话,体会朗志万表达的条理性,并使之熟读成诵,写下这段话。这样做既抓住了文本的重点——朗志万说的那段话,又训练了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先回答别人的话,再告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