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探讨.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探讨.doc

上传人:薄荷牛奶 2014/11/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探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探讨
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探讨
摘要:地下工程长期受地下水位变化影响或处于水的包围之中,一旦防水措施不当或失效而出现渗漏,不但不易修缮,影响工程正常使用,而且会使主体结构受到腐蚀,严重危及建筑物安全。本文分发了地下防水施工中的原因,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与建筑屋面、室内、外墙等各个部位相比,建筑地下防水对防水寿命的要求要高的多。作为隐蔽工程来讲,做好建筑地下防水,只是片面强调“防水材料”的做法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会造成建筑地下结构的许多问题被忽视,治标不治本,为未来的防水质量和结构安全埋下巨大隐患,我们应从多角度出发,变被动防水为主动防水,结合工程实际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一、地下防水施工中的原因分析
1、成品保护不善
虽然在施工前准备的施工材料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对于已经完工的防水工程的综合性控制不仅需要调整整体性能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还需要对成品的保管工作,但在施工中由于成品的保管不善,导致了材料的破坏,在防水材料使用过程中发生渗漏情况。
2、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够
混凝土的保护层按照总体的规范要求进行相应的分析,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保护层的厚度问题造成的裂缝,这也是在不重视裂缝的构造纹理造成的后期工工程的裂缝问题。在混凝土的主体结构控制中,对于变形裂缝、施工缝、后浇带以及预留接口的部分都需要进行一定的质量控制措施,若是地下的堵漏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分析进行相应的对比性调控,从总体上来改善一定的混凝土配合比的质量调配工作,特别是水灰比的控制措施不当造成的裂缝问题,最终将整体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有效地分析,才能改善混凝土的裂缝质量。
二、工程实况
1、工程结构概况
某建筑工程设备基础, 轴线布置为:2C~2D ~2E 列、220 ~228 线, ×;设备基础底标高主要有- - 。, 侧壁厚度为800mm, 。抗渗防水部位为:外墙及底板。根据垂直伸缩缝及相应平面位置的划分,整个精轧区设备基础拟分为三大区段:
第一区段220~222 线2C~2D列, 为前段设备基础; 第二区段222~225 线、2C~2D~2E列为中段设备基础; 第三区段225~228 线、2C~2D列为后段设备基础,以上三个区段,结构整体性强,根据设计图纸要求,仅在220 线以北、225 线以南、228 线以南设置伸缩缝,其余部位不允许留设竖向施工缝,结构底板伸缩缝区段砼必须一次性浇注完毕。,×=5432m2,砼浇注量约为9000m3。
2、地质概况
(1)地质条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地范围属Ⅲ类场地土,土质较差。场地开挖范围内土层分布为素填土层、杂填土层、粉煤灰层、细砂层、淤泥粉质粘土层及粉质粘土层,此外表面覆盖了大量场平开挖石方。
(2)地下水场地内的地下水为潜水,主要赋存于人工填土层及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中,大气降水与生产用水的渗入是其主要的补水来源,地下稳定水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