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医药膳学
Chinese Traditional meals medicine
一、药膳的概念、意义和作用
二、中国药膳发展简史
三、中医药学基本理论(阴阳五行、气血津液、整体观念、辩证论治)
四、药膳的应用原则
五多食疗方,极大地丰富了药膳食疗保健的内容。
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记载了大量饮食保健品的制作方法,如茶、酒、醋、酱油、菜蔬、蜜饯等的制作法,内容丰富。
清代高濂的《遵生八笺》详细记载了适合老年人的饮食,如粥类38种、汤类32种。
清代曹慈山《老老恒言》亦对老年人食粥作了详论,提出“粥能益人,老年尤宜”,将药粥分为上、中、下三品,并主张“老年有竟日食粥,不计顿,饥即食,亦能体强健,享大寿”。
卢如《食物本草》指出:“五谷乃天生养人之物”,“诸菜皆地产阴物,所以养阴,故宜食之……蔬有疏通之义焉,食之,则肠胃宜畅无壅滞之患”。这些思想不仅丰富了食疗学、营养学的思想,也大大推进了养生学的发展。
㈤、近现代药膳发展情况
近现代药膳研究方兴未艾,药膳层出不穷,如雨后春笋。药膳产品甚为丰富,药膳剂型名目众多,药膳水平有所提高,辨证施膳和药膳机理研究、剂型扩大和创新。
四、药膳的特点
㈠、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酸味食物——乌梅、枸杞子——肝阴不足
苦味食物——苦瓜、绿茶——心火上炎、内热之证
甘味食物——大枣、山药——脾胃虚弱、营养不良
辛味食物——葱、姜、芫荽——表证、肺气不宣
咸味食物——甲鱼、海马——肾虚
㈡、强身健体、防病治病
已病者——药膳可作为治病的主方或辅助用方,祛邪治病
未病者——药膳可改善机体的功能状态,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强身健体
㈢、方便快捷
取材容易
烹制简便
经济实惠
服用方便
㈣、加减灵活
五 药膳的应用原则
㈠、辨证施膳
气虚——参枣米饭、山药汤圆、茯苓包子
益脾饼、大枣粥
血虚——大枣、花生、桂圆、枸杞子
阴虚——生熟地、制首乌、百合、麦冬、龟板胶
阳虚——羊肉、狗肉、鹿茸、鹿角胶
㈡ 、三因制宜
春季——气候温和,万物生长向上——五脏属肝
——补肝——首乌肝片、妙香舌片
夏季——气候火热,人体喜凉——五脏属心
——清补——西瓜盅、荷叶凤脯
秋季——气候凉爽——五脏属肺——平补
——菊花肉片、参麦团鱼、玉竹心子
冬季——气候寒冷,阳气深藏——五脏属肾
——滋补——归芪鸡、龙马童子鸡
四季皆宜——茯苓包子、银耳羹
潮湿之地——温燥辛辣
寒冷之地——温热之品
湿热之地——清凉甘淡
⑴少儿
生长、发育阶段——稚阴稚阳——脏腑娇嫩
——不宜大寒大热
小儿——脾胃不足——过食生冷、油腻
——损伤脾胃——消化不良
——易消化,多样化,富有营养
⑵老年
虚——心、肝、脾、肺、肾不足——体力下降、记忆力
减退、头晕、失眠、性功能减退、腰酸腿软、腹胀、纳差、便秘
实——血脉不通畅,痰湿内阻——骨质增生、动脉硬化、
组织增生
多服健脾开胃、补肾填精、益气养血、活血通脉、通便
及延年益寿药膳。
⑶孕妇
孕妇——恐动胎气——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
㈢、以形补形
⑴以脏补脏
猪心——补养心血,安神定志
羊肝——补肝明目
猪肚——健脾益气
猪肾——补肾益肾(孙思邈用猪肾汤治产后虚羸。猪的肾
上腺,俗称小腰子对人体有害,不宜使用)
⑵以脑补脑
鱼脑——健脑益智
⑶以髓补髓
猪脊髓——补髓(朱丹溪大补阴丸用其治虚损)
⑷以子补子
菟丝子、覆盆子、枸杞子、五味子、女贞子
——均有种子作用——以治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