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土壤修复改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格式:docx   大小:70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土壤修复改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秋江孤影 2022/5/24 文件大小:7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土壤修复改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土壤修复改良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壤修复改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主要效益
、公司简介
、项目建设规划及技术支持
、项目负责任务分工及管理、保障机制
、申请省级财政草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技术。
施用商品有机肥技术:水果采收后或果树萌芽前,在果树盘周围亩施pH>。
土壤调理技术:在增施有机肥的同时,施用生石灰、贝壳粉类碱性(弱碱性)土壤调理剂或钙镁磷肥进行酸化改良。具体用量根据土壤酸化程度强弱确定,一般生石灰亩用量100〜150公斤,其它商品类土壤调理剂200公斤。生石灰要经过粉碎,。果园冬、春季施用为好,使用时果树叶片应该干爽,不挂露水。将生石灰撒于果树树盘地表,再钎翻入土,施入后应立即灌水。商品类土壤调理剂的使用参照产品说明。
果园生草:在果树行间种植鼠茅草等草本植物。以鼠茅草种植为例,9月上旬至10月上旬,选择土壤墙情适宜时(土壤相对含
水量为65〜85%,以撒播形式播种。播种前将鼠茅草种子和细沙按1:10的比例混合均匀,。播种后适当覆土***,防止种子吊干,影响出苗。来年春季结合果树浇水或降雨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促使其返青生长。9月初,成熟的草种白然发芽生长。
项目水肥一体化技术:根据水源类型、水质、地形、种植面积等,选择适当的灌溉施肥模式。面积较小的面积,一次即可全部灌溉,可采用滴灌或微喷模式,选配适宜的过滤和施肥等设备。
面积较大的面积,一次无法全部灌溉,需分片轮流灌溉,首部可安装恒压变频设备,选配适宜的过滤和施肥等设备。同时,根据种植面积需水需肥规律,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灌溉施肥制度。
4、设施蔬菜地土壤退化修复技术模式针对设施蔬菜地由于多年连作、肥水不合理投入、土壤消毒等原因导致的土壤次生盐渍化、板结、土壤营养结构失衡和土传病害加重等现象,主要推广水肥一体化和增施功能性有机肥等技术。
设施蔬菜地水肥一体化技术根据水源、地形、种植面积、作物种类,选择不同的微灌施肥系统。保护地栽培、设施棚栽培一般选择滴灌施肥系统,施肥装置保护地一般选择文丘里施肥器、压差式施肥罐或注肥泵。项目选择微喷施肥系统,施肥装置一般选择注肥泵,有条件的地方能够选择白动灌溉施肥系统。
增施功能性有机肥技术根据设施蔬菜地土壤盐渍化程度和施肥现状,增施以秸秆或稻壳等为主要原料辅以畜禽粪便制成的高碳有机肥料,在土壤消毒后,及时经过施用有机肥或微菌剂补充土壤微菌数量,一方面有利于释放土壤固定的养分,提高肥料利用率,另一方面利用微菌
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促生长物质、抗生素、胞外溶解酶等,增强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少病虫害对作物的侵害。
土壤调理等其它配套技术根据不同地区设施蔬菜地土壤类型、退化程度及栽培作物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配套选择推广适合当地实际且易于被农户接受的新型肥料和新型技术。经过在酸化土壤或石灰性土壤上施用相应的土壤改良剂,改进土壤酸碱度。经过施用以海藻酸、甲克素、黄腐酸等为主要原料或者含硅元素的水溶性肥料,修复改进土壤结构,提高蔬菜作物抗病抗重茬能力及蔬菜品质。
5、技术基础
公司于科研院校紧密合作,引进现代育种和农艺技术,完善生产全称监控信息化体系和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条件,建立产品产后的保鲜和冷链配送体系,运用物联网+等手段不断开拓市场,为建设本项目高标准温室大棚、标准化农田及配套设施打下良好基
础。公司计划经过2年的建设将本项目打造成韶关市“五位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六、项目负责任务分工及管理、保障机制
姓名
职务
工作职责
xxx
组长、总经理
负责本项目的全面工作
xxx
副组长、副总经

负责土壤改良修复工程
xxx
副组长、副总经

负责农药残留治理工程
xxx
副组长、副总经

负责项目药品、物品采购
xxx
组员、财务总监
负责项目专项资金
xxx
组员、工程总监
负责土壤修复实施
xxx
组员、行政总监
负责“扶贫带动”活动整体策
划及实施
一、健全项目管理制度
公司建立项目“层层落实、层层把关”的管理机制,组长亲白全面指挥,副组长及组员具体落实。制定了〈〈土地质量提升建设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土地质量提升专项资金管理》、〈〈小组成员工作职责》等配套管理制度。建立项目负责人实施负责制和逐级责任制,形成了“层级管理,责任到人,分解任务,逐个落实”的建设推进思路,明确了各级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小组成员的责、权、利,建立高效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做到常抓不懈,监督到位,使创立工作真正落地。为项目建设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
二、实施过程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