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莫言: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北京时间 10 月 11 日晚 7 时,全球文学爱好者的目光聚焦在瑞典首都斯德
哥尔摩文学院会议厅,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
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由此,莫言成为有史莫言: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北京时间 10 月 11 日晚 7 时,全球文学爱好者的目光聚焦在瑞典首都斯德
哥尔摩文学院会议厅,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
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由此,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
国籍作家,这也打破了过去10 年间这一奖项一直被欧洲作家所垄断的局面。
“并非一个艰难的决定”
评委会介绍, “借助魔幻与现实以及历史与社会视角的混合,莫言创造了一
个世界,所呈现的复杂程度令人联想起威廉福克纳和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
斯”—— 福克纳是美国推理小说作家,代表作之一是《喧哗与骚动》, 1949年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之一是
《百年孤独》, 1982 年获诺奖。
恩格隆表示,一周前审议委员会决定选择莫言, “并非一个艰难的决定 ”。
“今年的获奖者(莫言)的特别之处在于,他来自一个我们大部分人都接触不到
的世界,他生长在农村,出生在农民家庭,他12 岁以前都在地里干活。 ”对于
那些不熟悉莫言的读者而言,恩格隆推荐大家从1993 年出版的《天堂蒜薹之
歌》开始。 “当你准备好,去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的时候—— 那里居住着许多你
从未遇过的人,那儿能让你用新的眼光审视这个世界” 。
诺贝尔奖委员会授予莫言的颁奖词说道: “(莫言)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
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魔幻现实主义”成为诺贝尔赋予莫言的一个
标签。立足于东方古老的民族,对魔幻现实主义地借鉴拓宽了中国文学作品在
描绘现实时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内容,这也许正是本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的
真正意义所在。
几百万字的作品,短短的两句话是显然不够的
对于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所授予自己的这一评价,莫言认为这基本表述出
了自己在创作中的一些特质,也可能与自己所讲述的中国民间故事有关,但如
果把自己几百万字的作品全面概括出来,短短的两句话是显然不够的。批评家
严锋称其作品 “恣肆汪洋,元气充沛,想象力惊人,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都有强
烈的关怀,挖掘很深,很有现代性,堪称世界级” 。
有人请莫言推荐他自己的一部作品,莫言推荐了今年在瑞典出版的《生死
疲劳》, “因为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代表了我的写作风格,以及我在小说艺术上所
做的一些探索。 ”他说,首先,这本书是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土地农民问
题的一种思考;其次在本书中,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小
说语言也是比较庞杂的,既有古典的书面型的语言,也有一些读西方翻译过来
的小说这样的语言,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莫言认为,这些方言土语,写到小
说里,完全可以看得懂,而且有非常强的感染力。一个真正的文学家,就是应
该千方百计地丰富本民族的语言。
“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 ”
莫言从小喜欢说真话,因而给家里带来了很多的麻烦。笔名为 “莫言 ”,就
是告诫自己要少说话。事实证明,他一句话也没有少说,而且经常在一些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