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部分涉及科目2的案例内容
大纲要求:
宏观经济运行的衡量
投资的分类
主要税种税收政策对投资项目的影响
国家经济社会总体规划指标分析
复习方法
本部分属于新增加的内容,知识点较少,容易出定性题
复习中注意本科目与科目4相关内容之间的联系
第1章宏观经济运行的衡量
一、产出的衡量
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民生产总值(GNP)
其他衡量产出与收入的指标
(GD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
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衡量一国产出最全
面的指标。有三层含义:
从价值形态看
所有常住单位增加值之和,即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
从收入形态看
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
从产品形态看
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1)名义、实际和潜在GDP
名义GDP
是用实际市场价格衡量的GDP
实际GDP
是用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来计算。呈现较大变动
潜在GDP
指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是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情况下,一国经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呈现缓慢而稳定的增长
(2)GDP的3种核算方法
生产法:
GDP=第一产业(企业)增加值+第二产业(企业)增加值+第三产业(企业)增加值
(增加值是企业产出价值减去企业购买的中间产品价值)
收入法:
GDP=工资+租金+利息+利润+折旧+间接税
支出法:
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GNP)
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GNP=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内生产净(NDP)
NDP=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NNP=国民生产总值-折旧
国民收入(NI)
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
个人收入(PI)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
险税-净利息+红利+政府对个人
的转移支付(失业救济、退休金、医
疗补助等)+个人利息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DPI=个人收入-个人税收支付
二、就业与失业的衡量
、失业的统计概念
就业状态
正在从事有报酬的工作,包括因病、因假或因罢工而缺勤者。
失业状态
未被雇用而正在主动寻找工作、或正在等待重返工作岗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