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6、古诗两首》.doc

格式:doc   大小:52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6、古诗两首》.doc

上传人:wyj15108451 2017/4/13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6、古诗两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课题与教学内容 26 、古诗二首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目知识技能 1. 正确认读本课两个生字, 学会“卢”、“棱”、“僵”“哀”四个生字。 2 .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过程方法经历反复诵读, 读中感悟、交流讨论的过程, 品味唐诗的语言特色, 学习体会人物情感, 把握人物形象,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把握《塞下曲》中将军的形象,体会《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了解我国悠久文明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2 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路径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李广( ?—前 119 年) ,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人) ,西汉著名军事家。做过骑郎将、骁骑都尉、未央卫尉、郡太守,镇守边郡使匈奴不敢犯多年,被称为“飞将军”。 3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卢伦的《塞下曲》, 让我们一起感受飞将军李广的形象。 : 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学古诗,知诗人。二、初读感知(一)解诗题,知作者。 :“塞下曲”是唐代乐府曲名,多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 2、知作者卢纶(748-799 ),字允言,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诗人,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诗歌以送别、军旅生活为多,诗风比较雄壮。 3、课件出示古诗 4、教师范读,出示朗读节奏课件。 1 、学生听老师介绍汉将军李广。 2 .学生阅读课后的“我的资料夹”,了解李广的故事。 3 、学生齐读学习古诗的方法。 1、学生补充自己知道的写过“塞下曲”的诗人:李白、王昌龄…… 2、学生默读古诗,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3、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朗读这首诗。 3 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路径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二)抓字眼,明诗意。 2、组织交流( 1)课件出示“林暗草惊风”( 2)将军夜引弓教师小结:这两句具体写了时间、地点,一个“惊”字,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也表现了将军夜巡非常警惕和当时紧张的局面。(3)课件出示“平明寻白羽”(4)没( mò)在石棱(lé ng) 中教师小结:这两句表现了将军的力大无穷、武艺高强。 1、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在旁边做批注, 写下解释或感受, 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 。 : ( 1)林暗:形容树林里光线很暗的样子。惊风:青草突然被风吹动。( 2)将军:指李广。引:拉的意思,写出了将军的从容镇定。这两句的解释:将军在光线很暗的树林里巡逻时,忽然林里的野草被风惊得一阵晃动,将军马上警觉地拉开弓箭,向林中射去。(3)平明:天刚刚亮的时候。白羽:指箭,即箭杆尾部装置着白色羽毛的箭。(4)没:隐。本课指箭头深深插入石中。棱:边角,这里指石头的边角上。这两句的解释:等到天亮后到林里寻找射出去的箭,发现箭竟然射进石头中去了。 4 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路径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三)多诵读,悟诗情。 。 2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将军为什么第二天才去看呀? 3 .教师提问:诗中的将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印象? 4、指导感情读。三、反复诵读,感情升华。 1、读诗歌。 。四、课外拓展。课件展示: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