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肝硬化的免费课件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四十三页。
(优选)肝硬化的免费课件
第二页,共四十三页。
病因
病毒性肝炎
慢性酒精中毒
胆汁郁积
药物或毒物
肝脏血液循环障碍
遗传和代谢性疾病
免疫紊乱
血吸虫病
(7) 出血倾向 凝血功能障碍
(8) 内分泌系统失调 男性有性功能减退,男性乳房发育,女性常有闭经及不孕。肝硬化病人的糖尿病发病率增加。进展性肝硬化伴严重肝细胞功能衰竭病人常发生低血糖。
(9) 神经精神症状 出现昼夜颠倒、嗜睡、兴奋等症状,应考虑肝性脑病可能。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三页。
体征
慢性病容,面色黝黑,面部有毛细血管扩张、口角炎等。
皮肤表现常见蜘蛛痣、肝掌,可出现男性乳房发育,胸、腹壁皮下静脉可显露或曲张,甚至在脐周静脉突起形成水母头状,静脉上可听到静脉杂音。
黄疸常提示病程已达到中期,随着病变进展而加重。
1/3病人常有不规则发热,与病情活动及感染有关。
腹水、肝性胸水、下肢水肿常发生在晚期病人
肝脏在早期肿大,晚期坚硬缩小、肋下常不易触及
35-50%病人有脾脏肿大,常为中度,少数重度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三页。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三页。
并发症的临床表现
(1)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
(2)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3) 原发性肝癌
(5) 肝肺综合征
(6) 肝性脑病
(7) 门静脉血栓形成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三页。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三页。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三页。
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三页。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三页。
第三十页,共四十三页。
晚期的临床表现总结
① 门脉高压所致的侧枝循环、脾肿大、脾机能亢进、腹水等;
② 肝功能损害所致的蛋白合成功能降低(包括白蛋白,凝血酶原)、黄疸、内分泌失调及皮肤表现等;
并可出现并发症相关的临床表现。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三页。
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检查
2. 尿常规
3. 粪常规
(1) 血清胆红素:失代偿期可出现结合胆红素和总胆红素升高
(2) 蛋白质代谢:白蛋白合成减少
(3) 凝血酶原时间:晚期肝硬化及肝细胞损害时明显延长,如用维生素K后不能纠正,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三页。
(4) 血清酶学检查
① ALT和AST:肝硬化活动时可升高
② γ-GT:90%肝硬化病人可升高
③ AKP(ALP):70%的肝硬化病人可升高
(5) 反映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
① 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P):主要反映活动性纤维化
② Ⅳ型胶原: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优于其他指标
③ 透明质酸:肝硬化病人血清透明质酸升高
④ 层粘连蛋白:与肝纤维化有良好的相关性。
(6) 脂肪代谢:代偿期病人,血中胆固醇正常或偏低,失代偿期总胆固醇特别是胆固醇酯明显降低。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三页。
(7) 定量肝功能试验
① 吲哚菁试验(ICG) :反映肝细胞储备功能
② 利多卡因代谢产物生成试验(MEGX):反映肝细胞代谢功能
(1) 甲胎蛋白(AFP):肝硬化活动时,AFP可升高
(2) 病毒性肝炎标记的测定
(3) 血清抗线粒体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核抗体 :前者在PBC病人阳性率95%,后二者阳性提示自身免疫性肝病
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三页。
影象学检查
1. 超声检查
B超:肝硬化的声像;门脉高压症的声像图改变(脾肿大、门静脉扩张和门腔侧支开放,腹水)。
多普勒检查可发现门腔侧支开放、门静脉血流速率降低和门静脉血流到逆等改变。
2. CT:与B超检查所见相似
99mTC-经直肠同位素扫描测定的心/ :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征象
5. MRA: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征象
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三页。
特殊检查
1.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并确定食管及胃底有无静脉曲张
2.腹腔镜检查诊断不明确时,腹腔镜检查有重要价值
3.肝活组织检查一秒钟快速穿刺或B超指引下肝穿刺,对肝硬化确定诊断和明确病因有重要价值。
4.门静脉测压是评价降门脉压力药物疗效的金标准。
5.腹水检查 :诊断性穿刺
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三页。
第三十七页,共四十三页。
诊断
主要依据:①病史 ②症状体征 ③肝功能试验 ④影像学检查
病因诊断
应作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排除由肝炎引起的肝硬化。
怀疑Wilson病应由眼科检查K-F环,测定血清铜兰蛋白、尿铜、血铜等。
病理诊断:肝活组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病理分类
肝脏储备功能诊断 :Child-Pugh分级
第三十八页,共四十三页。
鉴别诊断
肝、脾肿大:与血液病、代谢性疾病的肝脾肿大鉴别
腹水的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