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高山动物守护者.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高山动物守护者.doc

上传人:wz_198618 2014/1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高山动物守护者.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山动物守护者
高山动物守护者
在前不久的环保交流会上,记者见到了九顶山野生动植物之友协会的会长余家华和他的侄儿余友强,此次进京的他们受到了NGO组织自然大学的发起人冯永峰的邀请,跟大家分享他们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经历。
四川茂县茶山村的村长余家华今年已经63岁,褐色的脸庞,少言寡语,淳朴而温和的样子。坐在他面前,你会不时想象,如此温和的人,在直面盗猎者时,将是怎样一副神情。
1983年起,居住在九顶山半山腰的余家华和弟弟余家贵就开始养牦牛。牦牛是高寒动物,兄弟俩经常要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方放牧,枯燥孤寂的放牧生活中,陪伴他们的就是天上地下的那些动物。在那时,无论是林麝、马麝还是斑羚,都有成千上万只,放牧时常常能与它们相遇。但后来,兄弟俩见到的却常常是动物残骸。
最初他们没太在意,但到了1995年左右,不法偷猎者频繁捕猎,使得九顶山的金钱豹、云豹和青麂绝种,其它动物也濒临灭绝。有的猎人打不到猎物,就偷杀村民放养在山上的牦牛,甚至放火烧山,以图把野生动物驱赶出来。这让兄弟俩十分恼火。
“我们本来就喜欢植树造林,造一片林要花很多心血,他们一根火柴几个小时就把几百亩甚至几千亩的杜鹃林或者盘香林烧掉了,有时还把我们放牧的草山也烧掉,草坡烧了冬天牦牛就没有吃的。”余家华说。
让九顶山的野生动物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绝种,这在兄弟俩看来,是一件对不起子孙的事。于是他们在放牧时多了一件事:防止有人来偷猎野生动物。
看过电影《可可西里》的人会知道,这事儿不轻巧,有时甚至要遭遇生命危险。对方人多的时候,讲道理行不通,常常是眼睁睁看别人把猎物拿走,吵架、打架便不可避免。余家华看上去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可是村里人说,在面对盗猎行为时他可绝不让步。
他们也会遇到与荷枪实弹的持枪盗猎者对峙的情况,这时兄弟俩开始搬救兵,请乡亲帮忙。2004年8月,5个村民遇上4个猎人。就在一老一少两个猎人抬起枪口的瞬间,村民们冲上去与他们搏斗起来。最后村民们缴获了四只斑羚,五只朱鹮,一只蓝马鸡。枪则交给林业公安部门。
民间保护体系
在反盗猎的过程中,余家华他们被建议成立一个协会。2004年10月,经多方努力,由茂县民政局注册批准,九顶山野生动植物之友协会成立,这是国内第一家由农民自发成立的环保组织。
协会成立大会那天,茶山村热闹非常,80%的村民都赶来参加。村民蔡文恒说:“我们大家都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就要保护好这里。”
协会成立后,余家华等人反盗猎的底气更足,得到的支援也更为有力。协会的影响不仅仅在于更好地保护了九顶山的野生动植物,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当地村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经过宣传和培训,村民们不再乱扔垃圾,并开始主动植树造林。
余家华说,协会每年巡山至少8次,每一次巡山要耗时十多天,背着锅、大米和被子,每人的负重在30-40千克,而行程则达到300至400千米。为了保证安全,每次巡山人数少则五个,多则十几人,余家华和弟弟两家能巡山的青壮年有五个人,弟弟去世后,在外打工的侄儿余友强选择了回到家乡,接起了父亲的担子。自家人外的其他巡山人员由余家华按每人每天150元支付给大家。而这笔钱均来自余家华卖自家牦牛的所得,每两年余家华就要卖一次牦牛作为巡山的费用。
在余家华的带领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几近绝种的羚牛、林麝、马麝、黑熊、大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