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背影》
闽侯荆溪中学徐道彬
忘不了的父爱
当我微微地睁开那一双小眼睛
您就站在我眼前
高大的身躯,有力的臂膀
轻轻把我拥抱在怀里
第一声啼哭,是带着喜悦
父爱如山就在心里
那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得到的
当我年幼的时候
您用那粗糙的大手拉着我
在人生的步伐上
留下一个,一个很浅很浅
却永远磨灭不了的小小脚印
是您在我身边教诲我
让我用真诚,对待生命的一草一木
当我渐渐地成长在这里
拥有了强壮的身躯
但您却佝偻了你自己
没有了昔日的青春
皱纹爬满了您的全身
可您仍然用坚定的语气
继续鼓励着我不断前进……
可我那微不足道的关心
时常弥补不了,过去您的扶持
像个男人一样,像您一样
对这个世界拥有责任心
更拥有一份真诚的爱
那就是您认为最好的回报
我再也忘不了
忘不了,忘不了
您那一句句的叮嘱
让我再也忘不了
您一直在我心里——父亲
背影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自称“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等,是其代表佳作,长期被选作大中学校的教材,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走近作者
本文记叙的是1917年的事。那年冬天,作者的祖母死了,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作者的父亲朱鸿钧也被解除了职务。朱鸿钧没有积蓄,两手空空,还欠下五百元外债,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得到祖母去世的噩耗,便从北京赶到徐州,同父亲一道奔丧回家,到了扬州,父亲将金银首饰都拿出来,又当了一件狐皮袍,才还上欠债。又借钱办了丧事。办完丧事,作者回北京念书,朱鸿钧到南京找工作,父子二人便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背影》所写的就是这一段史实。
写作背景
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从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朱自清谈自己写《背影》
上面这句话道出了本文的写作缘由、描写重点和写作特点等,可以作为理解文章的钥匙。
我捧着书本,不敢怠慢,一口气奔上二楼父亲卧室,让他老人家先睹为快。父亲已行动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镜,一字一句诵读着儿子的文章《背影》,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
朱自清谈父亲读《背影》
测评
正音练习:给加底线的字词注音
交卸( ) 奔丧( ) 赋闲( )
晶莹( ) 迂腐( ) 琐屑( )
栅栏( ) 差使( ) 狼藉( )
蹒跚( ) 簌簌( ) 踌躇( )
测评
正音练习:给加底线的字词注音
交卸(xiè ) 奔丧(sāng) 赋闲( fù )
晶莹(yíng) 迂腐(yū ) 琐屑(suǒxiè)
栅栏(zhà ) 差使(chāi) 狼藉( jí )
蹒跚(pánshān)簌簌( sù) 踌躇(chóuch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