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 总论
项目提要
××公司万亩有机枸杞种植及深加工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管理单位:同心县发改局
项目建设单位:同心××公司 项目法人:
;枸杞采摘期每亩产枸杞鲜果750公斤,,10000亩枸杞每年支出采摘劳务费为2000万元。 10000亩枸杞基地每年可为当地农户增加劳务收入3800万元。
综合评价
本项目建成有助于同心县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的实施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有利的自然、社会经济及广阔的市场条件。该项目培育了一个枸杞种植龙头企业,可进一步带动同心县枸杞生产、包装、销售、加工上一个新的台阶。 项目区建设条件和生产条件全部具备,有很强的优越性。生产方法采用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生产技术手段应用 GAP 有机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项目建设布局合理,技术措施可行, 投资估算规范。 同时该项目是绿色 AA 级产业, 其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显著,对繁荣市场经济,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都 有十分重要作用。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要求,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显著,竞争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大,项目辐射带动能力强,为社会提供了就业机会,项目建设用地落实,符合环保要求,项目预期经济效益好,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项目自筹资金有保障,项目完全可行。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同心县枸杞种植已初具规模,发展前景乐观。 目前,同心县已有 5 万亩的枸杞种植面积,已能构成产业框架,其规模已形成了一定的农业产业体系。但缺少一个具有规模种植的龙头企业的带动,在枸杞外销上价格往往有很大的起伏,没有市场竞争优势, 挫伤了杞农进一步发展枸杞种植的积极性。同心县引进枸杞种植龙头企业,将会进一步优化枸杞产业内部结构,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生产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创建名优品牌,以适应枸杞国内国际市场需求,为林业的发展增加活力与后劲,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各业发展,从而达到
同心县经济全面发 展的目的。枸杞适宜在盐碱地栽植,种植枸杞可解决因土地盐碱化导致收益下降的不利状况,如果种植枸杞,年均亩收入可达 6000 元以上。枸杞因其耐盐碱的生物学特性和种植高收入的经济优势在同心正在逐渐取代农作物种植。有机枸杞基地示范项目的建设,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有效利用了土地资源,发展前景看好。
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对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县把特色种植业作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枸杞作为特色种植的一部分,已初具规模。目前随着枸杞市场销售形势的走好,枸杞价格日益提升,农户对种植枸杞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应把枸杞产业作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目前,同心县林业生产水平尚低,结构模式及种植品种单一,不能构成产业框架,形成不了带动农业经济增长的产业体系,因而缺少市场竞争力。 调整林业生产布局,优化林业内部结构,实现以短养长,在立足当前先进林业生产管理技术的前提下,以发展有机枸杞为主的林业经济产业,建立生态经济综合林业模式,是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也是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需要。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推进同心县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壮大林业特色产业,提高林业生产效益。该项目对推进同心县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改善基础条件、改变同心县由于枸杞生产技术不高,果品质量较差的现状,打造
同心县有机枸杞品牌。该项目的建设对推动全县枸杞产业向特色化、规模化、优质化、 有机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推进枸杞品质的提升,产量的提高,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完全必要的。
项目建设对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同心县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人口占全区人口的 85%,“三农”问题始终事关全县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全区农民纯收入在全区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巩固扶贫成果,稳定解决贫 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发展问题,尽快使他们脱贫致富,是全县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会议精神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同心县实际,发展有机枸杞基地示范项目,为农户创造致富条件, 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该项目可直接带动周边群众进行有机枸杞标准化生产管理、带动面积达 1 万亩以上,辐射整个同心县。 该项目直接带动枸杞种植农户 3000 户;间接带动 7000 户,合计带动 10000 户、40000 人。
项目建设对增强服务“三农”、服务社会能力的必要性
我县枸杞产业,由于农户技术水平低,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应用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甚少,导致枸杞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