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23古诗两首夏日绝句.ppt

格式:ppt   大小:1,312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3古诗两首夏日绝句.ppt

上传人:1557281760 2022/5/28 文件大小:1.2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3古诗两首夏日绝句.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3古诗两首夏日绝句
(公元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女词人,婉约词宗,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越,金兵入侵后,她避乱江南,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23古诗两首夏日绝句
(公元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女词人,婉约词宗,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越,金兵入侵后,她避乱江南,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李清照
自由读古诗,注意诗句的节奏和停顿,并且用“/ ”画出节奏。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 作人杰,
死亦 为鬼雄。
至今 思项羽,
不肯 过江东。
/
/
/
/
夏 日 绝 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亦:也。
人杰:人中的豪杰、人中的俊杰、了不起的人物、杰出的人、出色的人。
鬼雄:鬼中的英雄。
项羽是个怎样的人?
豪迈
有英雄气概
你知道成语词典中有哪两个成语给我们展示了项羽的英雄气概?
拔山盖世:项羽说自己的力量足以拔起一座大山,自己的气概足以超越天下人。形容力大勇猛,无人能比。
破釜沉舟:项羽跟秦兵打仗,过河后就命令士兵把锅都打破,把船都弄沉,激励士兵拼死作战,不打胜仗决不生还。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这两句诗“惊天地,泣鬼神”,千百年来令多少男儿发奋图强。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两句诗?
(慷慨激昂,坚定有力)
请全体男孩子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夏 日 绝 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江东,是指江南的东部。
江东是项羽的老家。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弟子转战中原,消灭了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垓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离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漓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10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年。
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项羽如果回到江东,江东的父老乡亲会原谅他吗?
项羽有的是时间逃生,可他为什么选择了死?
你觉得项羽是个怎样的人?
“不肯”换成“不愿”、“不想”、“不能”?
,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至今思项羽”,宋朝的李清照为什么要去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的失败的英雄呢?
“不肯”一词,写出了项羽以死相报,无愧于八尺男儿之身,无愧于江东父老之托,无愧于“人杰鬼雄”之名。
北宋末年,外族侵略者入侵中原,腐朽昏庸的背诵朝廷东渡难逃,在“江东”建立南宋,他们依旧纸醉金迷,寻欢作乐,老百姓(包括李清照一家)遭受了家破人亡的痛苦。公元1129年,李清照途径当年西楚霸王兵败自刎处的吴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对比宋朝官员的贪生怕死、不肯抵抗,她对项羽宁死不屈、悲壮豪迈的英雄气节更加钦佩和赞赏,于是悲愤的写下这首《夏日绝句》,呼唤南宋能够涌现出项羽那样的英雄,早日渡江,与敌死战,还我河山。
总结
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偷生、逃跑行径,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怀。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意思: (人)活着的时候,就应该做人中的豪杰;死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意思: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佩服他宁可***也不肯逃回江东。
拓展
做人要像项羽那样,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同学们,你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将来才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词赏析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如梦令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夏日绝句》的作者是( )的( ),采用了( )表现手法。赞颂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