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校大门及门前区方案设计说明.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校大门及门前区方案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mazhuangzi1 2022/5/29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校大门及门前区方案设计说明.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校大门及门前区方案设计
I. 构思说明:
1. 1引言
安东•罗西(Aldo Rossi)说过:类型并不意味着事物形象的抄袭和完美的模仿, 而是意味着某一种因素的观念,这种观念本身即是形成模型的法则。类型所模拟 的总是干栏建筑在重庆广泛存在,而 且持续时间长。重庆地形起伏较多,而干栏建筑“架空”的方式可使建筑在任何 复杂的山地地形上扎根落脚,似乎天生与山地地貌合拍,是很好的融于自然的典 范。另一方面,底层架空也使视线可以穿透大学城内外以及使空间得以渗透。
博古架”——展示空间:
本方案在面向学校的一侧,做了一些规则的混凝土方格,可供学校展示某些 具有特殊意义的纪念物(如奖杯、奖牌或由校友赠送的纪念品等)。从而在校区 内部入口处形成一个大尺度的展示空间。此构思来源于中国传统室内家具(或隔 断)——博古架。除去其特别的功能性意义之外,将历史性元素进行纪念性的处 理,也正是历史和文明在当代的回应。
1. 3校前区
构思:文化交流的廊道
重庆地处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复杂的山地地貌客观上造成了各文化生长点 的分散和交通联系的不便,因此文化交流的廊道就显得特别重要。古时的人就是 文化传播的载体,人的流动就是文化的流动。因此可将文化交流的廊道分为两种: 其一,自然廊道。在古代人们的交流基本是沿江河河谷地带这种自然的廊道进行, 譬如长江,就是巴蜀文化与荆楚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其二,人文廊道。除了自然形成的廊道,因战争、贸易等的需要,人们也开辟了 诸多管道及贸易通道,如西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这些廊道通过各地商人、使 节等的往来沟通了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本方案的校门前区规划构思即是来源于上述文化交流的廊道。在横向上,由 南至北依次布置了湖、溪、桥、林、山,组成一个带给人不同心理感受的空间序 列。同时也引喻了古代起到文化交流作用的自然廊道。在纵向上,“桥”这一区 段起到了入口通道的作用,也象征了上述的人文廊道。
11・方案说明:
2. 1项目背景:
重庆市政府在重庆沙坪坝区歌乐山以西的虎溪、土主、曾家、西永和陈家桥镇的 范围,,建设重庆市大学城。大学城拟安排以重庆大 学为首的重庆八所高校,在此建设新校区。
2. 2用地现状分析
a)地理位置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选址于沙坪坝虎溪镇区域,西靠缙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东 临歌乐山森林公园,现状自然环境良好,视线开阔。校区目前范围多为农田,地 形为浅丘陵,地质状况适宜建设用地条件。
b) 区位条件
虎溪校区位于重庆大学城的西侧,与现校区的直线距离约10公里,现有城 市郊区交通线联系。在靠缙云山脚距校区西侧约800-1000秘处有二环高速公路 穿过。
c) 地貌特征
本设计用地即校前区地形较平坦,其南有水体 虎溪穿过,东侧临城市
道路。
2. 3设计目标,设计理念
设计目标
新颖、现代,传承历史文脉与城市形成良好的对话,成为重大虎溪校区的标 志
设计理念
尊重环境,尊重历史,充分考虑大学城的文化内涵。
合理的利用环境并进行再创造,形成一个全新的合乎发展要求的环境;传承 历史文脉;展现高校浓厚的文化氛围。
2. 4方案构思特点
a).体量构思
方案的构思以“十”字为基础。南北向,,12米高, 水混凝土墙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