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MDT 模式在 PICC 置管及其护理中应用进展.docx

格式:docx   大小:1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MDT 模式在 PICC 置管及其护理中应用进展.docx

上传人:jiyudian11 2022/5/30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MDT 模式在 PICC 置管及其护理中应用进展.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MDT模式在PICC置管及其护理中应用进展
摘要:多学科团队协作(m ul ti - disci-plinar yt eam, MD T),它是近年来国际上提出的一种重要的医学模式。它使传统的医疗模式转 变为现代 的 小组协作模式、决策模DSA、心电图机(可做腔内心电图)、床旁X摄片机、PICC置管 专用房间、各类适合临床处理外渗的敷料
MDT地点
在门诊设立专用的会议室,可容纳10 人左右,带有多媒体,可实施远程视屏连 线的。
MDT工作模式
常规模式 遇到血管畸形、淋巴结转移及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予提前3天由静脉治疗 专科护士提供患者病例,包括影像学资料, B 超检查单及凝血检查等,静脉专科 护士团队对置管所遇到的困难及疑惑在现场提出,所有MDT成员进行讨论。
急会诊模式
根据患者情况,启动急会诊模式,尽量核心成员全部到场进行会诊,若无法 赶至患者床旁,可微信视屏,实现无缝对接。
分工细则
一般来说,放射科医生负责置管后导管尖端定位的片子读。静疗护士负责置 管前血管评估,置管用物准备及置管后导管维护。药剂师负责对静脉治疗过程中 药物的浓度、渗透压及出现外渗后的处理建议。血管外科医生及介入科医生负责 在血管发生异位后,进行调整位置及取出,同时在出现血栓后的后续治疗。
临床实践
在 PICC 置管过程中,导管携带期间,拔管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突发状况,如 置管患者的合并症是否适合置管操作,置管过程中异位的判断以及纠正需要放射 科会诊医师的协助判断,导管拔管困难甚至PICC导管体内断裂需要介入治疗科医 生在造影下判断导管状态及断端的取出,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甄别,处理以及用药 等[7]。如果出现皮肤外渗,水肿,破溃,需要伤口组协助诊断及用药。在患者置 管前后及维护过程中,如果有心理治疗师的参与,进而真正做到生物、心理、医 学模式。
目前存在问题及不足 ,我们医疗机构现有的管理 及经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各个细节及细则。需要向有丰富经验的医疗机构学 习如何更好的管理及开展MDT模式。
实践过程中,未能落实到每一例疑难病例中,没有形成常规发展。我们需要 在原有的经验及基础上,大量阅读文献,获得最新的知识及理念,优化每一个细 则,按照循证医学的观点,才能真正落实到实际病案中。
没有一套完整的考核制度及奖惩制度。我们需要与个人工资一样进行绩效考 核,多劳多得。
在实践中,当护士与医生意见不统一时,往往还是以医生意见为主。实际在 操作过程中,后期的随访主要是护士在执行,因此在这个过程,需要医护商量, 以护理为主。
。 2019年是大数据的时代,国内大数据 模式刚刚起步,我们需要将每个病案的所有治疗、会诊信息,统筹规划到数据库 方便后期的查阅。提高后期的随访质量。
心理护理
由于PICC置管是近年来实施的一项新技术,患者对PICC置管缺乏了解,再 加上患者害怕疼痛和心理的压力,易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影响PICC置 管效果。因此,在进行PICC置管时,正确分析和理解患者的病情,加以适当的 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健康和恢复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置管前通过对患者心 理状态的评估,实施以健康教育、环境护理、心理干预为主的护理策略,置管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