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北海市萤叶甲在玉米上的为害及防治.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北海市萤叶甲在玉米上的为害及防治.doc

上传人:薄荷牛奶 2014/1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北海市萤叶甲在玉米上的为害及防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北海市萤叶甲在玉米上的为害及防治
北海市萤叶甲在玉米上的为害及防治
导读:双斑萤叶甲虫和黄斑长跗萤叶甲已成为北海地区主要害虫之一,可为害玉米、大豆、棉花、谷子、豆类和马铃薯等多种作物,为杂食性害虫。其来势猛,发展快,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开始孵化,6月底或7月初始见成虫,一直延续到10月,须及时进行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并做好虫害预测预报,在发生期前注意预防。
北海地处广西南部,北部湾东北岸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温、光、雨源充沛,℃,℃,极端最低温2℃。年均降雨量1 670 mm。土地平坦深厚,一年四季十分适宜农作物特别是玉米的生长。萤叶甲是玉米的次要害虫之一,目前已迅速发展成为主要害虫之一。2012年9月下旬至10月,在北海市农科所玉米区域试验种植地上大量发生双斑萤叶甲和黄斑长跗萤叶甲为害,其来势猛、发展快,给玉米生长带来很大的为害,需注意预测预防,及早防治,减少损失。
1 害虫特征
~ mm,宽2~ mm。长卵圆形,棕黄色、具光泽,胸部红褐色,鞘翅上部为黑色,每个鞘翅基部具有1个近圆形淡色斑点,鞘翅上部为黄色,两翅后端合为圆形。
~ mm,长卵圆形,橘红色,头、前胸和腹部也是橘红色,鞘翅为褐色至黑褐色,2个翅上各有浅黄色斑2个,位于基部和近端部。
2 为害症状
两种萤叶甲成虫均取食玉米叶片,造成叶片叶肉缺损,残留白色表皮,形成连片白斑,一般不形成孔洞;取食花丝和花粉,影响授粉;也取食幼嫩的穗尖或籽粒,造成籽粒损失。北海市农科所玉米当时正处于刚开始拔节时期,几乎每棵玉米植株上都聚集有几十只成虫,玉米虫株率达90%
以上。
3 发生特点
双斑萤叶甲分布广泛,可为害玉米、大豆、棉花、谷子、豆类和马铃薯等多种作物,为杂食性害虫,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开始孵化,6月底或7月初始见成虫,一直延续到10月。成虫有群集性和弱趋光性,在一株上自上而下地取食,日光强烈时常隐蔽在下部叶背或花穗中。成虫飞翔力弱,一般只能飞2~5 m,早晚气温低于8℃或风雨天喜躲藏在植物根部或枯叶下,气温高于15℃成虫活跃。成虫羽化后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