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现代简约风格——建筑篇
现代主义建筑流派
阿姆斯特丹学派
风格派
构成派
芝加哥学派
格罗皮乌斯与包豪斯学派
阿姆斯特丹学派
1910年出现的这个学派,以反折折中主义为主。
主要成员:德克勒克和杜多克。
他们与俄月纳粹占据德绍后,被迫关闭包豪斯。
第三阶段(1932—1933)柏林时期,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但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密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结束了14年的发展历程。 
“新包豪斯”,继续弘扬德国时期的包豪斯精神。后来更名为“芝加哥设计学院”,以后有与伊利诺功院合并,成为美国最著名的设计学院。欧洲设计运动在美国开展形成高潮。
格罗皮乌斯与包豪斯学派
格罗皮乌斯的指导下,这个学校有几个特点:
1.  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陈规。
2.  将手工业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3.  强调各门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
4.  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5.  将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上钩。
当时很多激进的流派青年画家和雕刻家到包豪斯担任教师,其中有康定斯基、,费林格,莫何里纳吉等人。这所学校成了20世纪欧洲最激进的艺术流派据点之一。
包豪斯校舍
1925年由格罗皮乌斯设计的德绍包豪斯校舍是包豪斯思想的集中反映,也是20世界最伟大的现代主义建筑。这个建筑面积接近10000平方米,是一个有许多功能不同的部分组成的中型公共建筑。格罗皮乌斯按照个部分的功能性质,把整体建筑大体上风味三个部分。一是教学用房,而是生活用房。三是职业学校。
现代主义建筑师
密斯·凡·德·罗
密斯建立了一种当代大众化的建筑学标准,他的建筑理念现在已经扬名全世界。作为钢铁和玻璃建筑结构之父,密斯提出的“少就是多”的理念,这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也影响了全世界。他擅用钢结构和大片玻璃墙,几乎在其绝大部分作品中,二者都是最显眼的。都体现了少就是多,流通空间,全面空间的理念。
现代主义建筑师
赖特
他的设计中有装饰性的细节设计,爱使用暖色系的色彩,擅长将现代材料和自然材料配合使用,在空间的自由运用和建筑与自然关系的处理方面有非常独到的地方,不同于普通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他讨厌拘泥于机械美学而把建筑空间变得冷漠的做法,发展了“有机建筑”的理论,不同于现代主义的简单理性方式。赖特本人也曾否认与现代主义的关系,但是,他在毕生的设计实践中都坚持使用现代建筑材料,采用现代建筑结构,作品有强烈的功能主义倾向,赖特是一个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现代主义大师。
流水别墅
现代主义建筑师
勒·柯比西埃
他是现代新建筑的倡导者,他的有关新建筑的理念,集中反映在他的《走向新建筑》一书中,他认为必须摆脱旧习惯势力的束缚,创造新时代的新建筑,走工业化的道路。他主张“少就是多”
马赛公寓
现代主义建筑师
阿尔瓦·阿尔托
他在建筑上采用部分有机形态,不拘泥于简单刻板的几何形式,在室内材料上使用相当数量的木材,不仅仅是钢材和钢筋混凝土,在照明上采用大型顶部灯孔方式。他采用蒸汽弯曲木材技术,为自己设计的建筑配置一系列家具,与建筑协调一致,具有强烈的有机功能主义特色。
玛利亚别墅
现代主义建筑师
他是个把国际主义风格理想化的人物,对现代主义具有执着的立场,并拥有类似柯比西耶的理想主义色彩
宾夕法尼亚大学理查德医学研究中心大楼
现代主义建筑师
贝聿铭
他强调大环境协调,注意城市天际线,重视历史文脉。强调空间与形式的官邸,把这二者作为有机因素结合考虑。强调现代建筑受现代技术条件制约,但技术不是唯一制约因素,环境的、建筑的建筑师个人的感受、社区的需要等也必须考虑。这个以技术条件为唯一的考虑的局限,使他的建筑有亲和力和艺术韵味。
巴黎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
现代主义建筑师 贝聿铭
北京香山饭店  香港中国人民大厦
现代简约风格
用几何线条修饰,色彩明快跳跃,外立面简洁流畅,以波浪、架廊式挑板或装饰线、带、块等异型屋顶为特征,立面立体层次感较强,外飘窗台外挑阳台或内置阳台,合理运用色块色带处理。
少即是多,多既是少。
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没有过分的装饰,一切从功能出发,讲究造型比例适度、空间结构图明确美观,强调外观的明快、简洁。体现了现代生活快节奏、简约和实用,但又富有朝气的生活气息。
现代简约风格的诞生
简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