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筹划精选三篇]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筹划
导语中职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涉及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目前是中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下面是为您整顿的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筹划精选三篇,仅供人们学习参照。
篇一中职教,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
“做中学、做中教”,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高度注重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校企合伙、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对的解决公共基本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拟定学时比例,保证中档职业教育培养目的的实现。
,在严格实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基本上,地方和学校可根据区域经济、行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立、教学安排、教学手段和措施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三、基本规定
(一)培养目的规定
中档职业学校培养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定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基本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并为高等学校提供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基本的合格生源。她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可以将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须的文化基本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纯熟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发明美的能力。
各专业的教学筹划应根据培养目的的总体规定,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的。
(二)课程设立规定
课程设立分为公共基本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
公共基本课程涉及德育课,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本课,体育和健康课等必修课和其他选修公共课程。公共必修课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规定。物理、化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可作为公共基本课程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也可以多种形式融入专业课程之中。也可根据需要开设其他选修课程或专项讲座。
专业技能课程应当根据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规定,采用基本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课程构造设立。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注意和有关职业资格考核规定相结合。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履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伙、顶岗实习。要在加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完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同步,积极摸索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的一体化教学。突出专业技能课程地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要从第一学期开始就逐渐开设专业技能课程。
每个专业所有应拟定相应的专业主干课程和核心实训环节,在课程设立和教学规定部分予以核心列示。在相近专业教学筹划编写或相近课程规定上,务必注意口径上的一致性和专业上的特殊性。有开设前后规定的课程,要按顺序排列。
涉农专业要突出涉农课程的设立,要有涉农的专业技能考核,至少要开设3门以上的和涉农专业技能密切有关的专业课程。
(三)内容规定
教学筹划的基本内容应涉及:
、招生对象和学制
、人才规格
(五)学时规定
总学时是指学生学习期间的理论和实践所有学时,含在校期间的全天实习、校外顶岗实习、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学时,不含考试学时。按我院每学期19周减1周考试,周学时一般为28(整周军训、教育、顶岗实习按30学时)计算。三年学制的总学时约为3000-3200;二年学制的总学时约为-2100。
公共基本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可根据不同样专业实际需要合适调节,上下浮动。一般德育课、体育和健康开课2年,每周2学时;英语和计算机应用基本课因考证需要,开课1年,每周2学时;语文开课1年,每周2学时;数学可在需要的专业开课1年,每周2学时。公共基本课程中的德育和体育课要开全开足,文化课可根据专业需要尽量压缩或穿插在专业课中合适补充其需要的文化基本内容。专业技能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校内实习和定岗实习的时间,定岗实习安排1年。
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应占总学时的90%,选修课为10%。
(六)学分规定
一般16-18学时为1个学分,三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170,二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110。军训、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
(七)格式规定
纸张类型:A4纸。页边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