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小儿推拿穴位.docx

格式:docx   大小:84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儿推拿穴位.docx

上传人:小果子 2022/6/2 文件大小: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儿推拿穴位.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小儿推拿穴位
小儿推拿 常用穴位
头面部穴位
10次;捏挤肚脐数次。
临床:补能温阳补虚,泻能消积泻下,平补平泻能和之。多用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或寒湿凝聚、乳食停滞等症。“龟尾、七节、摩腹、揉脐”,治疗腹泻效果较好。
5、 丹田——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位置:小腹部。
操作:用拇指指腹,或四指,或揉或摩,称揉丹田或摩丹田,逆时针为补,顺时针为泻;以拇指或掌心自脐向下直推,称推丹田;以拇指指腹或掌按丹田部,呼气时轻压慢按,吸气时略随腹壁而起,称按丹田。
作用:培肾固本,温阳散寒,分别清浊。
主治:小腹胀痛,疝气,遗尿,小便短赤,小便闭。
次数: 揉、推各为100-300次;摩3-5分钟;按1-3分钟。
临床:治遗尿常配补肾经、揉二马;治尿闭、便赤,多配推箕门等。
6、 肚角——止腹痛(各种腹痛均可)的要穴。
位置:脐旁、腹部两侧的肚筋。
操作:用拇、食、中三指,自深处拿住肚筋弹之,称拿肚角。
作用:止腹痛,除腹胀。
主治:腹痛,腹胀,泻痢。
次数: 1-3次(不可多拿)。
临床:尤其对寒湿腹痛和食积腹痛,效果更佳,若配揉一窝风,能加强止痛的效果。
7、 天柱骨——主治恶心呕吐。
位置:项后,枕骨下,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指或中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天柱骨。
作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呕吐,恶心,项强,咽痛。
次数: 200-800次
临床:独穴推拿次数须多达1000次左右;或用玉环、酒盅边蘸姜汁或凉水,自上而下刮,其效亦佳。若用于风寒感冒、颈项强痛,多与掐揉风池配用。
8、 七节骨
位置:从尾骨端至第4腰椎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指指腹,自尾骨端直上推至第4腰椎,称推上七节骨;用食、中指指腹,自第4腰椎直下推至尾骨端,称推下七节骨。
作用:温阳止泻,泻热通便。
主治:泄泻,便秘,痢疾,腹胀满。
次数:50-500次。
临床:向上推之为补,能温阳止泻,多用于虚寒腹泻、久痢等症。本法与揉百会合用,上下配穴,一升一补,治气虚下陷之脱肛、遗尿,最为适宜;向下推之为泻,能泻热通便,治肠热便秘,痢疾等症。
9、 龟尾
位置:尾椎骨端。
操作:用食指或中指端按揉之,称揉龟尾。
作用:止泻,通便。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痢疾,遗尿。
次数:100-300次。
临床:穴性平和,能止泻,亦能通便,常与揉脐、推上七节骨等配用,治腹泻、痢疾效果较佳;与摩腹、推下七节骨等配用,治便秘。
10、脊——小儿保健。
位置:从大椎直下到尾骨端成一直线。
操作:先在背部由上而下轻轻按摩至腰骶部3遍,使肌肉放松,气血流畅。再用捏脊法自龟尾向上捏至大椎,称捏脊;用食、中指指腹从大椎向下直推至龟尾,称推脊。
作用:(顺经捏脊)和阴阳,补气血,培元气,健脾胃,增强体质,(逆经退脊)清热退烧。
主治:疳积,伤食,腹泻,便秘,腹痛,恶心,呕土,遗尿,脱肛、夜啼、发热,惊风。
次数:捏3-5遍,推100-300次。
临床:治疗先、后天不足的一些慢性疾病,常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脐、摩腹、按揉足三里等配合应用;清热多与清天河水、退六腑、揉涌泉等合用。
上肢部穴位
1、 脾经
位置:脾经亦称脾土。拇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处。
操作:微屈拇指,自指尖推向指根为补,称补脾经;拇指伸直,自指根推向指尖为清,称清脾经;拇指伸直,从指尖到指根来回推为平补平泻,称清补脾经。补脾经、清脾经与清补脾经统称推脾经。
作用:(补脾经)健脾胃,补气血,(清脾经)清湿热,(清补脾经)消食滞,化痰涎。
主治: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伤食,呕吐,腹泻,便秘,痢疾,咳嗽,黄疸。
次数: 100-500次。
临床:(补脾经)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等症,常与推三关、捏脊、运八卦、推大肠等法合用。(清脾经)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下痢等症,多与清天河水、揉小天心、推箕门、推小肠等法合用。(清补脾经)饮食停滞、脾胃不和所引起的胃脘痞满、吞酸恶食、腹泻、呕吐等症,常与运八卦、揉板门、分腹阴阳等法合用。
若湿热留恋,久而不退,或外感发热兼湿者,可单用清补脾经,推20-30分钟,至微汗出,效果较好。
小而脾胃虚弱,不宜攻伐太甚,在一般情况下,脾经穴多用补法,体壮实,邪甚者方可用清法。
2、 肝经
位置:肝经亦称肝木。食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自食指掌面末节指纹起推向指尖为清,称清肝经,亦称平肝;反之为补,称补肝经。清肝经和补肝经统称推肝经。
作用:平肝泻火,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