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doc

上传人:hljszycxjs 2014/1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一、大学生价值观认同路径错位的深层原因探析
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大学生价值选择路径的“视野融合”是构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基本要素。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强大牵引力把传统社会的同构差序格局解构成领域分离的市场整合模式。但是,价值观培育仍然是基于较为封闭、单一的社会结构而建立起来的路径模式。在这种路径模式下下,路径依赖的惯性忽视了人都有一个潜意识世界,其间的变化是靠接受者自身完成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动机和行为的自我调节是通过内部标准和对自身行为的评价反应实现的”。在变化的形势面前,价值观培育的传统路径难免会显现路径错位的消极影响。我们认为,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价值观培育主体差序格局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实践中体现为以下具体的矛盾形态:
,在学生喜欢不喜欢、认同不认同中折射出一个核心问题,即大学生的主体性在价值观培育路径中能否得到有效而充分的尊重与张扬。然而在实践中,教育者多基于集体选择的目标而做出路径安排,甚至以集体代替个体进行选择,将教育对象自我选择的部分自由让渡给集体,而集体的选择未必就是个体的选择。在这种“单子式”的模式下,教育****惯于在课堂上灌输价值理论与道德知识,而不是寓核心价值观于人文、社会以及自然学科课程的教学之中****惯于通过批评、禁止等行政管理手段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而不善于形成集体舆论、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熏陶****惯于居高临下从社会的需要对学生提出种种要求,而不善于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心理分析并引导学生。
,其路径拓展能力取决于所在组织的社会状况和完成任务的自觉程度。当下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削弱了价值观培育路径的拓展能力。这使得价值观培育路径自身的应对能力发展陷于尴尬境地。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对价值观培育路径的影响是深刻的,但却非教育系统所能驾驭。同时,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的社会性安排中缺乏提供个人交往的机会,存在着文本教育的倾向,在不同程度上忽视迅速发展的社会现实和大学生的发展需要,故而常常使学生感到乏味而难于感受到其价值,进而产生质疑与疏离,容易造成求知欲极强的大学生在心理上的麻木和情绪上的低落,从而采取比较消极的态度。
“搭便车”与大学生主体性提升诉求之间的矛盾长期以来,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更多地依赖于制度性安排下的“拿来主义”和承袭惯性下的“经验主义”,教师失去了对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过多地关注自己的教育设计,忽视对学生选择机制的探索。到了高等教育阶段,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对大学生思想变化过程中如何选择、整合的信息始终处于“黑箱”状态。当面临大学生主体性诉求时,教师们常常感到无所适从,难以在主体性不断发展的大学生面前表现出适应发展的主导能力。例如,一些学生入党不再是为了信念和奉献,教师对此了然于心却不去思考解决方案。同时,学校规模的急剧扩大和新校区建设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更助长了礼节性师生关系的形成。教师群体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价值观培育的旁观者,使得所有路径都被贴上主体单一的标签,缺乏应有的活力,致使价值观培育路径内在的价值意义、功能作用无法充分彰显。价值观培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