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枢纽功能完备 综合效益显著
吉 喆 鲁媛媛 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是惟一能够担负下游防洪、防凌、减淤、兼顾工农业供水、发电的综合水利枢纽,是黄河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的关键性控制工于小浪底工程是以国家拨款投资为主,既必须遵守国家现行基本建设管理制度规定,但同时又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世行贷款项目,在项目招投标、合同管理等方面必须按国际惯例办事。除了国际标工程,其他国内项目也都实行招标方式选择承包商和供应商。
(三)突破传统,探索小浪底特色国际工程管理模式。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主体工程开工以后,曾有一度因地质条件引起塌方和承包商管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工期延误,陷入十分困难的局面。在世界银行的支持下,小浪底建设管理局利用世界银行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力,督促承包商降低不合理的索赔要求,以更积极的态度进行谈判,并最终使得承包商接受了业主的建议。OTFF进点以后,分别承包了三条导流洞,用22个月完成了33个月的施工任务,抢回了延误的工期,也用实际成绩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做法形成的“OTFF”模式,是FIDIC条款所没有的,世行官员认定这是对FIDIC条款的突破和创新。
(四)促进了移民安置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部分利用了世界银行贷款,移民安置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国内专家、学者等各方面前所未有的重视,并贯穿于建设的始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小浪底工程环境管理体系,切实按照世界银行的要求进行工程环境建设和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03年小浪底环境保护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授予的全国“百佳”工程称号和奖励;2004年小浪底水土保持工作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工程”。20万移民搬迁安置通过初步验收,移民安置工作被世界银行确定为其贷款项目成功的典范。
枢纽工程取得巨大社会经济效益
小浪底建管局既是小浪底工程建设的业主,也是建成后枢纽的运行管理机构。多年以来,小浪底建管局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实现了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先后获得全国水利系统文明单位、河南省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小浪底工程被命名为水利部和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评为全国环境保护百佳工程和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一是有效拦蓄黄河上中游洪水。2003年8月下旬至10月,黄河流域中下游遭遇多年未遇的“华西秋雨”,小浪底工程投入防洪运用,拦蓄上游来水,减少了洪灾损失。按当时中下游来水情况测算,如果没有小浪底水利枢纽调蓄,黄河下游河道流量可达每秒6000立方米,滩区100多万人将受淹,直接经济损失预计85亿元。漫滩的洪水极有可能造成黄河主槽在滩区改道,造成部分控导工程失效,险工河段将大幅度增加或延长,危及堤防安全。2005年9月下旬开始的黄河中下游长时间、大面积降雨过程中,。如果没有小浪底水库进行调蓄,下游花园口将出现每秒4000~5000立方米的洪水,大大超过河道过流能力,防洪形势将十分严峻。
二是基本解除了黄河下游凌汛灾害。小浪底水利枢纽在黄河下游凌汛期下泄一定的基流,使其不发生小流量封河。小浪底水库下泄水流温度在5摄氏度以上,提高了下游部分河道的水流温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