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终身体育和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分析
庄伊春 摘要: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及环境的发展变化,在世界范围内正形成一种新的体育观――终身体育。而学校体育则是促进身心发展进而促进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让中学体育教学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培养终身体育和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分析
庄伊春 摘要: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及环境的发展变化,在世界范围内正形成一种新的体育观――终身体育。而学校体育则是促进身心发展进而促进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让中学体育教学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势在必行。
关键词: 终身体育 体育教学 体育意识 运动兴趣
体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是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体现“学生主体性”,特别是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地接受体育教育和有目的地实施体育锻炼,来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状况、满足精神需求。终身体育按人生长的顺序和受教育环境的不同可分为3个阶段: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学前体育:主要是在家庭影响和家长帮助下进行一些简单活动,其目的是保育和培育。学校体育:是学校和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有目的的教育,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学会锻炼的方法、培养锻炼的意识习惯。社会体育:主要是由社会、单位或家庭组织的体育活动及个人的体育活动行为,其目的是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反映锻炼结果或进行强身健体。
假如没有在学校体育中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学会科学锻炼的方法,培养锻炼的意识习惯,就不可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获得科学锻炼方法运用的能力及健康的体魄,更不可能把一切知识才识发挥出来,为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昌盛作出应有的贡献。“生命在于运动”,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增加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是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终身体育的主要范围包括:第一,长期不懈地坚持体育锻炼。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有1小时的锻炼时间;学生毕业后,每周参加体育活动3次,每次30分钟。锻炼者能积极地、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第二,体育兴趣浓厚并稳固持久。在校期间,学生表现出对体育有极大的热情和毅力;走上工作岗位,表现出对一个或几个体育项目感兴趣,并长期坚持锻炼。第三,掌握体育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在学校通过体育教学懂得体育锻炼的价值、身体锻炼的原则和方法;走向社会,通过多种途径接受闲暇体育教育、竞技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第四,参加体育活动时总体感觉好,并伴随快乐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教学产生快乐体育的情感体验;进入社会,在身体活动中消除忧郁、烦闷等不良心境,产生愉悦、爽快的情绪感受。第五,把体育活动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校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