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古诗词中典故的使用.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词中典故的使用.docx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14 2022/6/7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词中典故的使用.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诗词中典故的使用
正确看待古诗词用典古典文学中运用典故,对于作者当时来说也算是“古为今用”。多用典故,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里一个突出的现象。尤其是古诗词中典故的使用。今天,语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诗词中典故的使用,希望通过分享典故的化用,对古诗词中典故的使用
正确看待古诗词用典古典文学中运用典故,对于作者当时来说也算是“古为今用”。多用典故,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里一个突出的现象。尤其是古诗词中典故的使用。今天,语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诗词中典故的使用,希望通过分享典故的化用,对拓展同学们的语文知识面有所帮助。
古诗词中典故的使用用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正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到的是“用典”。实质上就是使用典故。古人作诗填词讲究“无一字无来历”,引经据典尤为重要。
典故,凝聚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用典,使诗歌显得含蓄而精炼,神韵深远。它对于作品有利有弊。有的作者用典故来炫博矜奇,用典故来粉饰空无内容的作品,他的流弊就很大。有的作者运用人人熟知的典故,用得恰当,能以少量的文字表达极为丰富的意思,言简意赅,能给人以具体、鲜明的印象,并且起到“古为今用”的作用,这种用典是完全应该肯定的。一般人鉴于用典的流弊,总以多用典故为诫,这有时也是因噎废食之论。我们应该分别对待这一问题,既不能粗率地否定一切用典的作品,也不能一味地认为用典越多越好。这两种看法都不对,前者否定用典,这是忽略了有些典故本身具有思想性;后者则混淆了作品的题材和主题的区别。
下面我就以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两首宋词为例来探讨一下这一问题。
一首是苏轼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一共用了孙权、刘裕、宋问帝北魏太武帝(佛狸)、廉颇五个典故,全词不用典
的只有“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三句。辛弃疾的词以多用典故出名,这首词在全部辛词里是最突出的一首,但是,他用这些典故和一般的文人的用典不同,因为这首词的五个典故,它本身的思想性和作者的思想是紧密相联的,并且这些典故都是京口(今镇江)这个地方的历史典故,是这个“京口北固亭怀古”里应有的文章。
这首词是辛弃疾六十七岁是被韩托胄起用为镇江知府是所作的。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曾经北伐曹操,刘裕也曾北伐。先灭山东的南燕,后灭陕西的后秦。辛弃疾在孝宗乾道己酉年进《美芹十论》,也主张先取山东。
下片用王玄谟劝宋文帝北伐之事,意思是惋惜文帝不曾作好准备,冒险北伐,以致大败,让佛狸深入南方。这原是为韩托胄而发的,当时韩托胄要一伐金自立大功,不肯听取辛弃疾先作充分准备的劝告。后来果然一败涂地,不出辛弃疾所料。中段回忆自己少年时从北方起义军南来之事。结句以廉颇自比,表达为国效劳的忠心。这时辛弃疾虽任边防重职,但韩托胄并不尊重他的意见,次年他便被劾落职了。
这首词用这些典故,一方面原是这个“怀古”题目里应有的历史事实,另一方面又是借用历史事实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拿它来对统治集团作规劝和斗争,这也是用历史经验讽劝当时的统治者,为政治服务。若论这些典故在词里所起的政治性、思想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