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语文考试的本质是什么
综观教育部考试中心2007年为宁夏、海南命制的全国语文高考试 题,其总体结构、风格、题量、难易度等,都在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 之内。
从表面形式看,2007年宁夏、海南语文高考试题与往年比似乎没 有多大变化,但仔细研语文考试的本质是什么
综观教育部考试中心2007年为宁夏、海南命制的全国语文高考试 题,其总体结构、风格、题量、难易度等,都在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 之内。
从表面形式看,2007年宁夏、海南语文高考试题与往年比似乎没 有多大变化,但仔细研究试题结构就会发现,这套试题的内容及其张 扬的理念有了本质的变化。
首先,试题明确标示“阅读题”和“表达题”,这就突出了语文 重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训练思维的本质。表面看仅是多了一个术 语,其实质是对传统考题来了一个颠覆。传统考题虽注重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的考查,但把语文教学搞得支离破碎,引入纯理论和各种技 巧性的训练歧途。这套试题对引导语文教学回归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训练思维的本质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尤其是将判断和修改错病句, 成语辨析和运用等考题挪移到“表达”题语言运用之中,安排更加科 学,更符合语文学习和运用规律。这既是这套考题的亮点,也是这套 考题的创新,值得称赞。
其次,突出新课标理念,注重对语言的理解、领悟和个性探究能 力的考查。试题的最大创新是将第I卷分成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必考题无疑是每个考生都要做的题,选考题就是考生根据自己平时阅 读的喜好和训练特长,选做自己最擅长的考题,便于最大程度地发挥 自己的优长、最大程度地考出最好的成绩。这既是对新课标注重学生 阅读个性理念的有效体现,也是对新课程必修、选修内容考查的有效 落实。
第三,紧扣考试大纲内容,既不超“纲”出题,也不刻板套用, 处理灵活,既让老师和考生感到都在学习和训练范围之内,又感觉出 乎“意料之外”,不会有因侥幸押中试题而产生兴奋之感。说明类、 议论类、文学类(散文和小说)、实用类(人物传记和通讯)四大常 用文体样式的阅读文本只要复习训练到位,无论哪种文体文本的出现 都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当然,如果学生平时有广泛的阅读,解 答此类考题应该是没多大问题的。主观阅读题出题应该避免教科书所 选的近似内容的出现,以给每个考生提供平等竞争的平台,这应该是 使用不同版本教材教学的所有学校、教师和考生的一致认识,也是他 们的共同呼吁。
作为高考半壁江山的作文考题,2007年宁夏、海南的材料作文虽 没有一些人想象得那么“靓”、那么“出彩”有新意,但它与山东省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和广东省“传递”的话题作文相比,我认为 有其自身突出的特点和亮点。其最突出的特点和亮点是“稳”,主要 表现在:一是形式求稳,即作文继续保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