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蔡家塬上的尧庄
路 生
从甘肃靖远县五合乡乡政府南行30里,便来到了一个叫蔡家塬的地方。从蔡家塬上向西望去,可隐隐看到黄河的影子。我们要去的是塬上一个叫尧庄的村子。通往尧庄村的路大坑连着小坑 ,一副崎岖不平的样子,远远意义”。
在沈老师的推荐下,记者见到了学校的许存叔老师。他个儿不高,清清瘦瘦,头发有些长,脸上土苍苍的,整个人往那儿一站,仿佛一杆风尘仆仆的竹子。他在这个学校当民办教师已经10多年了,但直到现在还没有“转正”,主要是没有文凭。为此,他参加了自学考试。他说,16门课,要让他这个40多岁的人一下子拿下来,真是有些难。许老师家先前也住在附近的村子里,后来,他响应政府的搬迁政策,于10多年前把家搬到了塬下的川地里。
和记者聊天的时候,许老师把炉子下的炉灰扒出来,一点一点地向外捡还没有完全烧过的煤。他说,学校拉一车煤不容易,每星期给老师分的煤也很有限。学校没有食堂,许老师每天都要给自己做饭,不像其他老师可以回家。有时,一个人懒得做,他只能“开水兑馍馍”凑合着过了。他说,不知为啥,这几年尧庄村的人越来越穷了,有的娃娃上学,家长连学费都拿不出,只能到学校来欠,欠下又一年半载还不了,还不了,他们民办教师就一时半载拿不上工资……
许老师向记者讲述这些时,室外突然刮起了风,尘土从门缝与窗缝里钻进来,落在他面前那堆积如山的学生作业本上和办公桌上。记者注意到许老师的头发有些脏乱,发丝间分明可以看见细细微微的尘沙。风在窗外呼号,天地间一下子变得昏暗了起来。许老师说,这些年就是这个样子,一刮风,黄土就乱蹿,老是尘土飞扬的。之后,他又对记者说,学生开学了,他在塬下的镇上买了一双30元的“皮鞋”和20元的裤子。他说要不穿得破烂了,在学生眼里形象不好。
村外有很多坟茔,里面埋的大多都是年轻人。
出了学校,记者在村外的塬上看到有很多的坟茔,带路的小伙子告诉我们这些坟大多是年轻人的。这使我们有些吃惊。小伙子对我们说,因为离煤矿近,十多年前,村里一些小伙子辍学后就去煤矿干活,国家开的大矿进不去,只能到私人开的小煤窑里干。小煤窑很危险,村里十来个年轻人的命就丢在了那里面。小伙子又说,这几年,国家不让私人开煤窑,封了很多非法小煤窑,他们打工就没地方去了。他说,现在干啥都要有文化,村里年轻人的文化程度连初中都不到,也没啥手艺,没地方打工,只有指望土地,而这几年雨水又少,很多人只能把肚子填饱,钱缺得要命。
小伙子带我们去采访了村里一个叫张英花的人。
张英花坐在自家的墙角里,仿佛一尊雕塑。对于记者的采访她一点儿兴趣也没有,只是反反复复地念道着一句话:“我的娃没了……我的娃没了……”她才50多岁,但已经苍老不堪了。
张英花家有7间房子,但他和丈夫陈里都住在房子西边的一口窑里,窑里没有生火,有些冷,但收拾得很干净。记者了解到,张英花的儿子陈玉军十年前初中毕业,因为没有考上师范,就和村里的几个年轻人一起去了煤矿,在一个私人开的小煤窑里背煤,只上了三天班,人就死在了煤窑里,原因是煤窑塌方。张英花和丈夫陈里仅有这么一个宝贝疙瘩,听到儿子的死讯,张英花的神经就有些不正常了。一个月前,她坐一乡亲的三轮车去塬下的镇里买东西,车还没到镇子,她就往下跳,说是看见了自己的儿子,儿子在叫她。结果,把自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