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从三部大片看美国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doc

格式:doc   大小:10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三部大片看美国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doc

上传人:zbptpek785 2017/4/29 文件大小:10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三部大片看美国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从三部大片看美国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从中国电影史来看,改革开放以后的上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是电影的繁盛时期, 第五代电影导演张艺谋、陈凯歌执导的《红高梁》、《黄土地》、《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好评和赞誉。但是到了 90 年代之后中国电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低潮,尤其是从 1992 年开始,中国电影的观影人数大幅减少,电影产量大幅下降。一时间, 如何实现中国电影事业的转型、复兴和如何发展中国电影产业成为业界人士研究的重点。与此同时, 成功的美国电影为中国大量的电影改革者们提供了经典的范例。尤其是 2001 年中国加入 WTO 之后,中国的电影市场更加开放, 引进了大量的美国影片, 中国的电影市场开始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美国影片让中国电影的制作者看到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另外一种可能性, 并且不遗余力地从产品结构、营销方式、生产概念和市场格局方面进行效仿。本文主要从《泰坦尼克号》、《小乃伊》、《阿凡达》这三部电影来分析十年来美国电影对中罔电影的影响。《泰坦尼克号》带来中国的大片时代大片,究其根本就是有大制作、人投资、人明星、大导演的影片,比如最有代表意义的《泰坦尼克号》,这部大片投资高达 亿美元,据统计, 1998 年《泰坦尼克号》在中国上映之后, 国内的总票房达到了 亿元人民币,而个球票房则达到了 18 亿美元。在《泰坦尼克号》之前,中国电影更多的是第五代导演对历史的剖析和第六代电影导演对个人情怀 2 的抒发, 1998 年《泰坦尼克号》上映时, 国人猛然发现电影可以有如此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动人心魄的叙事方式, 并且在爱情的表层主题下更多的是列人性的探讨, 中国电影受此影响也开始了大片制作。这一时期主要的代表作有《英雄》、《十面埋伏》、《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神话》等。《英雄》投资 3000 万美元, 《无极》投资 3 亿多元人民币, 《满城尽带黄金甲》投资 3亿 6000 万元人民币,这些大投入、大制作的电影改变了中国电影观众传统的观念,电影已经变成一种可以带来巨大利润的产业。中国的大片一般都会在宣传、炒作方面花很大力气, 这样可以达到一种“未闻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中国的大片是出现在《泰坦尼克号》之后的, 其实中国的大片有很多是为了吸引两方观众的眼球, 满足西方观众的猎奇心理而展开的, 或者讲得更直接一些, 他们是冲着奥斯卡奖去的, 这样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首先, 这些电影很多都采用了古装题材, 通过宏火的武打场而, 用极具东方色彩的音乐、服装、人物造型等来讲述关于侠义和爱情的故事。其次, 中国式的人片更多地追求宏大的场面和震撼的视听。而忽视了故事本来应该有的内涵和节奏。这种一味地追求“大而奇”的外部形式,使得中国大片放弃了更多的对人性的考问。再次,中国式大片更多地是从迎台两方观众的审美趣味去制作的, 所以在主题和观念上体现更多的西方观念,但毕是东方人对两方人审美趣味的猜想和误解,所以从主题思想上来说并不一定是成功的。中国式大片在创造票房奇观的同时, 其审美趣味和主题也受到了业界专家的批评, 中国式大片为了向美国电影学习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此要想制作好中国式的大片, 还应该将着眼点放在中国的本土文化上, 将本土 3 文化和国际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发展适合中国电影的产业道路,才是中国电影发展的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