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史前文化灶器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10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史前文化灶器研究.doc

上传人:unnwldv331 2017/4/29 文件大小:1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史前文化灶器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史前文化灶器研究[ 摘要] 所谓灶者即为生活做饭的器具。本文主要对早期史前文化灶器做初步分析探究, 通过对史前灶址及形制的发展演变, 来反映文化变迁和区域差异, 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面貌和生活状况。[ 关键词] 史前文化;灶器;灶址[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 ( 2016 ) 10-0032-02 人类从钻木取火之后, 逐渐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 一步步走向文明。在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 灶作为一种最基本生活工具, 逐渐发展为今天我们使用的各种灶。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而这个“天”,则非灶而无以成。《释名? 释宫室》云:“灶, 造也, 创造食物也。”《汉书? 五行志》谓:“灶者,生养之本也。”《白虎通? 五祀》谓:“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可见灶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一、早期灶器的发展演变过程考古发现证明, 旧石器时期早期的周口店北京人洞穴遗址中已见到用石头围成的灶, 在新石器时期早期的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灶址遗迹, 距今约 8200 ~ 7800 年( 质谱法测得)。宋家岗遗址考古发掘发现彭头山文化早期椭圆形灶坑遗迹。澧县梦溪镇五福村八十?? 遗址发掘发现陶灶支座。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后李文化章丘西河遗址多处发现石支脚 2 呈三角灶址。 2000 年夏, 新石器时代早期临淄区齐陵镇后李遗址发掘出土的陶窑炉。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掘出土圆形灶坑。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大地湾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互通式圆形灶坑, 其形态已构成汉代长方形连眼灶的雏形。河南三门峡市庙底沟遗址出土仰韶文化单体陶灶。马家窑文化遗址发现灶基、火塘。河姆渡文化早期发现炊事用具釜和支座。在距今 7000 年左右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 出土有簸箕形灰陶灶和架在上边的灰陶釜以及灰陶甑。龙山文化发现烧土面灶址。在距今 8000 年左右的磁山文化遗址, 出土有用三个鞋形支脚支架夹砂红陶筒形釜的遗存, 可以视其为釜和灶配合使用的父型。在整个新石器时期, 我们祖先更普遍采用的方式则是灶坑式陶釜架在上面做饭。在距今 6000 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遗址,出土有较多的夹砂红陶灶及其放在上边使用的夹砂红陶釜。到了距今 5000 ~ 4000 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期, 釜和灶连为一体的灰陶灶则获得了较为普遍的使用。本文归纳整理了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灶的模型, 旨在进一步研究中国史前文化灶的设计演变过程。二、早期灶的特征居住方式是研究灶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石器时代人们普遍开始了定居生活, 出现了洞穴、房屋与村落。房屋主要有半地穴式、地面式和干栏式三种。早在新石器时代时期, 人们就开始挖坑起灶, 有与地面平齐的,有高出地面的,有凹入墙面的。建于屋子中央的、偏于室内一隅的、建于房屋之外的均有之。㈠兴隆洼文化遗址灶型及特点 3 兴隆洼文化因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的发掘而得名, 兴隆洼遗址发现于 1982 年,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东南约 公里处, 总面积约 6 万平方米, 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人类聚落遗址。 20 世纪经过较大规模发掘的同类文化性质的遗址还有内蒙古林西县白音长汗、克什克腾旗南台子、辽宁阜新县查海遗址等。经放射性碳素测定, 兴隆洼文化的年代为距今 8200 ~ 740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