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同名7190).doc

格式:doc   大小:2,860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同名7190).doc

上传人:布罗奇迹 2022/6/8 文件大小:2.7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同名7190).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同名7190)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鼻导管吸氧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
一、素质要求:
1.服装、鞋帽整洁。
2.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3.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
4.与患者沟通到位。
5.检查机器各部分,完好状态放于治疗车上。
2. 水槽内加人冷蒸馏水、或凉水250ml,液面高度约3cm。
3.用量杯量取药液3050ml(或遵医嘱配置药液)放入雾化罐内,旋紧罐盖,把雾化罐放人水槽内,将水槽盖盖紧。
4.将雾化螺旋管及面罩连接在雾化罐口端。
5.推车至病人床旁,再次核对。
6.接通电源,将时间按钮旋至20分钟。
7.为病人颌下铺毛巾(或治疗巾),面罩紧贴病人口鼻部(或口含嘴放于病人口中),正确指导病人进行雾化吸入。
8.协助拍背,观察病人雾化及痰的量、色、粘稠度等情况。
9.雾化完毕,用病人毛巾(治疗巾)擦净面部,拔掉电源。
10.推车回处置室。
四、操作后:
1.整理病人床单位。
2.将水槽内水放掉,注意保护雾化罐低部的膜。
3.将雾化螺旋管及面罩(或口含嘴)浸泡消毒30分钟后,取出,用清水冲净,晾干备用。
持续导尿病人的护理及膀胱冲洗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
一、素质要求:
1.服装、鞋帽整洁。
2.仪表大方,举止端正。
3.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
4.与患者沟通到位。
5.动作轻柔,爱伤观念强,病人安全。
二、操作前准备:
1.洗手,戴口罩。
2.用物齐全:小治疗盘、络合碘,棉签(棉球)、注射器、引流袋、根据医嘱准备膀胱冲洗液、止血钳。
3.了解病情、做好解释。
三、操作过程:
1.每日更换引流袋,同时用络合碘擦拭尿管口。
2.每日用络会碘擦拭尿道口一次。
3.观察尿量、色、性质。
4.检查引流管通常,勿扭曲、打折。引流袋不可高于病人的耻骨联合水平。
5.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排尿,达到冲洗膀胱和尿道作用。或遵医柱 做膀胱冲洗l-2次/日:
(l)携抽吸膀胱冲洗液的100ml注射器及止血钳到病人床旁,向病人解释目的。
(2)放掉引
流袋中的尿液,用止血钳/关紧水止夹紧引流管;将尿管与引流袋分开并接注射器后将药液缓缓注入膀胱并保留20分钟,(冲洗量根据医嘱)。
(3)注毕,拔出注射器,将尿管与引流袋相连接。
(4 )20分钟后,松开止血钳/水止,观察引流液引流是否顺畅、色、性质、量,引出的引流液量不应少于注入量。
四、操作后:
1.协助病人整理床单位。
2.整理用物,将注射器及引流袋毁行并浸泡于含***消毒液中30分钟后,取出,放于医用垃圾袋内。
3.洗手。
腹部检查操作步骤及要求
腹部检查的顺序与其他系统检查略有不同,由于触诊可导致肠鸣音的改变,故遵循望、听、叩、触的顺序进行为宜。
1.腹部的形态或轮廓:正常人腹部平坦对称。弥漫性全腹膨隆见于腹水、胃肠胀气或巨大囊肿等;局部膨隆见于肿块或增大的脏器等;腹部凹陷如舟状者见于恶病质及严重脱水;局限性凹陷多见于手术后疤痕收缩。
2.腹部呼吸运动:正常人呼吸运动自如。呼吸运动受限或消失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水及膈肌麻痹。
3.腹壁静脉:注意检查静脉有无怒张及血流方向。腹壁静脉怒张见于肝硬化及上、下腔静脉梗阻。
4.腹壁皮肤:注意皮疹、色素沉着、腹纹、疤痕、疝、皮肤弹性、水肿、脐及体毛分布等。
5.胃型、肠型或蠕动波:正常人一般看不到胃肠蠕动波。幽门梗阻患者上腹部可见胃型或蠕动波。肠梗阻患者可见梯型肠型,蠕动方向不一致。
6.上腹部搏动:病理情况见于右室肥大、腹主动脉瘤及三尖瓣关闭不全。
【听诊】
1.肠鸣音:要求听诊3-5分钟,注意其频率、音调及强度。正常频率为4~5次/分钟,超过10次/分钟为频率增多,0-l次/3-5分钟称肠鸣音减少,见于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高亢呈金属声见于机构性肠梗阻。
2.振水音:医生用微弯的手指,在病人上腹部进行连续冲击2-3次,同时将耳部接近上腹或用听诊器听取胃内气体与液体碰撞的声音,称为振水音,见于幽门梗阻或胃储留的病人。
3.心血管音:腹主动脉瘤可听到收缩期杂音;肾动脉狭窄可在脐左右处听到收缩期吹风性杂音;肝癌肿块压近肝动脉或腹主动脉时,可听到收缩期吹风性杂音;肝硬化门脉高压腹壁静脉怒张,可听到静脉嗡鸣音。
4.摩擦音:肝、脾周围炎时,在相应部位深呼吸时可听到摩擦音。
【叩诊】
1.肝叩诊:
⑴肝上界叩诊:沿右锁骨中线各肋间从上至下叩诊,叩诊音由清音转为浊音即肝上界。正常人肝上界位于第5肋间。当肝下缘触及时,应叩肝上界以确定肝脏是否真正肿大。正常肝浊音区(右锁骨中线)为9-11cm。
(2)肝下界叩诊:肝下界与结肠、胃等腹腔脏器重叠,故叩诊准确性差。
(3)肝区叩击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