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通过《狼图腾》谈中国人的思想
目录
弓I言 3
一、 作者简介及主要内容
(一) 《狼图腾》作者简介 4
(二) 《狼图腾》内容简介 4
二、 “狼性”与“羊性”
(-)游牧民族是狼,汉民族是羊。 4
狼是智慧的。
狼是团华厦民族的"龙图腾崇拜",是否将从此揭秘?我们 究竟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
二、“狼性”与“羊性”
(一)游牧民族是狼,汉民族是羊。
一个民族,应该是狼性和羊性平衡,并且狼性略大于羊性,才会立于不 败之地。狼性太强则易出现如秦始皇、隋炀帝那样的暴政;羊性太强,则会 重现宋朝“靖康耻”。农耕民族身上那种小农经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逆来 顺受的思想就如同羊。羊在受到狼的攻击时,连向同伴发出预警的叫声都不
敢。当羊群看到同类被吃时,还幸灾乐祸地看热闹,庆幸狼吃饱了自身就安 全了。由于农业人口的迅速膨胀,农耕增加游牧减少,羊性占据了主导地位, 草原的生态平衡被打破而迅速沙化,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只有当狼性和羊性 比例适当时才能国泰民安、蒸蒸日上。
狼是蒙古军人的导师,同时,它也教导了我们应该顽强去追求自己所向 往的。尽管像陈阵的小狼那样被重重的铁链铃着、被毒烈的阳光曝晒、被成 群蚊子追咬,那也不过是一种考验,一种通向自己向往的殿堂中的一些荆棘。 通往成功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就得多动脑筋,正像小狼自己挖洞抵挡烈日 一样,然后忍耐一下,顽强地撑下去。当必要时候不可以再奉承着“沉默是 金”,应像狼一样拿出自己的尊严、勇气与威信敢于为自己为别人讨个说法。 狼性,在一个层面上有时是现代人的一个真是写照:为了一个目标或心中的 理想、信念,把握一切机会,在适当的时候集中精力去追求去奋斗。当然, 我们大学生也应该拥有这么一份狼劲去拼自己的世界、去闯自己的天地。
农耕民族闭门造车,自给自足,是历史的支流,而游牧民族抢走了他们 的发明创造,并把他们灭了国,灭了族,便继续在惊涛骇浪中扬帆远行,去 创造发明更先进的文明了。中华大地上的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是腾格里之父 和草原大地之母生出来的一对兄弟,草原民族是兄,华夏民族是弟。一旦华 夏民族在农耕环境中软弱下去严厉而慈爱的腾格里天父,就会派狼性的游牧 民族冲进中原,给羊性化的农耕民族输血,让华夏族一次一次重新振作起来。 后来,在软弱的弟弟实在扶不起来的时候,强悍的哥哥就会入主中原,维持 华夏文明,一直坚持到与西方相遇。
作者把草原游牧民族对于狼的图腾崇拜拓展得广阔浩淼而幽深绵长,让 人的思维在蒙古狼群的纵横驰骋里无限的膨胀。而对于温柔乡里农耕民族的 “羊性”的思考和鞭挞,又让人的思绪变得热烈而凝重。中华民族的五千年 文明史,是游牧民族的“狼性”不断输血,以及与农耕民族的“羊性”不断 地平衡和打破平衡的过程。中华文明道路,是世界上最大的强悍草原,和世 界上最大的软弱农田上产生出的奇特之路……
小说中融入了许多作者自己的理性思考,这使得这部小说充满了浓厚的 历史文化色彩。比如书中对中国民族历史发展的论述,对游牧文化与农耕文 化优劣的比较,以及对于狼性精神的思考,都带有明显的学者式的思辩。在 小说中作者常常按捺不住地想要表达自己的思想,他往往借人物的大段对话
或内心独白,来表达对狼以及狼性所代表的文化精神的看法。主人公陈阵就 是在这样的思考与对话中,从狼的生命中悟出了人生与传统文化的真谛,这 个人物其实就是作者自己的化身。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中,早已经将狼定型为凶残、愚蠢、险恶的代 表,而《狼图腾》中的狼却表现出了卓越的智慧、坚毅、充满灵性和团队拼 搏精神的品质。作者多次将狼的斗争智慧与古代的兵法、成吉思汗的战争相 比较,满怀热情地赞美了狼的强者品性。为什么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能够横扫 欧亚?作者认为就是因为学习了狼的精神和智慧的缘故。
我们研究狼性,并不是全盘接受,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学习 它们那团结协作、吃苦耐劳、不做无谓牺牲的精神,而不是学习它们的凶残 贪婪的性格。人性应该是狼性和羊性的综合,而不是单纯的狼性或羊性。只 要把握好这个度,我们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做好大写的人,才能屹立于世界 民族之林。商场如战场,危机四伏,如果没有应对困难的勇气,你就很难生 存下去。有了勇气,还要有狼一样的血性,积极的主动的去迎接挑战。只有 在不断的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斗争中,人才能进步,才能体会与公司共成长 的快乐。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要注意自我性格的开放。草原是个大环境,商 场也是个大舞台。人,就要多一些狼性,多点竞争力、多和别人交流,推掉 心中的围墙,开放一些,这样我们的进步也才会快一些。在我看来,我们人 类应该将狼性与羊性很好的结合才能够在有限的能力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 的水准。所以我们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千万要记得不能像羊一样任人宰割, 也不能像狼一样贪得无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