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低碳生活方式论文:低碳消费战略框架体系研究.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低碳生活方式论文:低碳消费战略框架体系研究.doc

上传人:企业资源 2012/1/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低碳生活方式论文:低碳消费战略框架体系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低碳生活方式论文:低碳消费战略框架体系研究
摘要:文章简要分析了消费与降低碳排放的关系,明确了低碳消费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从观念、机制及衣食住行情等方面的生活方式对低碳消费的战略框架体系提出了发展建议。最后,笔者倡导在社会上确立低碳观念,创立碳核算文化,创新消费模式,倡导低碳消费,并建立完善的财税扶持机制加以扶持。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消费;低碳生活方式;碳链图
在市场条件下,消费是发展的原动力,消费模式决定了产业结构主导着增长方式。降低碳排放不是政府或者生产者自己的事情。没有需求就不会有供给。资源能源的稀缺也服从马克思所阐述的价值论:存在稀缺即存在支付,存在支付就意味着商品;存在商品就必须导致流通;存在流通就自然产生市场;存在市场就会自动建立资本和供需关系,并不断增殖[1]。
中国本身是个巨大的消费市场,而另外作为世界工厂,必然承接了发达国家大量碳密集性产品和高能耗的产业转移作为经济起飞的踏板。英国Tyndall中心气候变化研究部门从“碳出口”的角度研究中国贸易出口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后发现:2004年,中国出口的货物产生大约占中国当年CO2排放总量的23%,其中有大约7%~14%的CO2排放量是为美国消费者提供产品而产生的[2]。一方面,他们不停的责备中国排放了巨大的CO2,可另一方面,他们又离不开中国的廉价商品。发达国家对中国廉价产品的需求带动了中国产品的出口,他们也必须为中国的CO2负一定责任。有研究表明,在美国和澳大利亚,每人每年要排放20t以上的温室气体(主要为CO2,但也有些CH4和N2O),其中1/4来自交通工具,1/4来自住宅,大约1/2产生于办公场所或企业[3];我国也有研究表明,在1999~2002我国每年能源消费总量的大约26%、CO2排放量的30%是由于居民生活行为以及满足这些行为需求的经济活动造成的[4]。正是消费者“贪婪无止境”的欲望促使了生产者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量,满足更多的消费者。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宣传低碳消费的新观念,建立国民素质与健康消费体系,普及全体国民素质、健康、终生消费,通过稳定政策等限制高物质性的“一次性”、“类一次性”、挥霍性、浮华性、铺张性、阔气性的消费行为。从人类社会大视野审视温室气体的超量排放问题,认为仅考虑生产过程的“低碳”是被动的,是不足以遏制全球温室气体的超量排放的,甚至可能成为加剧人类贫富差异的把戏,指出“高碳”的社会文化与人类生活方式是地球人类不断变花样生产许多非必须品的根本源动力,因此,应同时倡导发展基于生态文明观的人类文化、生活方式和产业结构,人类的低碳年代才会到来。
1低碳消费战略框架体系分析
低碳经济最早是在2003年由英国提出,进而在全球开始热门。毫无疑问,低碳是一种发展方向,但这种方向的发展路程还要依据中国的实际国情来进行。中国的基本国情、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和发展目标,决定了中国创建低碳经济师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5]。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已经完成,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如果不加以选择,将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应当在不妨碍自身发展的前提下提倡低碳。笔者认为如下的低碳消费战略框架就是这样一种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

将日常消费划分为衣、食、住、行和情五类进行调查分析,其中“衣”包括纺织品的生产过程、纺织过程中能源消耗、纺织品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