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闽侯县青口中心小学农远课堂教学设计表.docx

格式:docx   大小:119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闽侯县青口中心小学农远课堂教学设计表.docx

上传人:前程似锦教育 2022/6/10 文件大小:1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闽侯县青口中心小学农远课堂教学设计表.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br/>闽侯县青口中心小学农远课堂教学设计表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备课时间 2010 年 5 月 25 日
课题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课时安排 2 课时
主国那美丽的街景吗?引背这两句。四、咬文嚼字,寻味“花奇” 。
过渡:学到这,我们不免要问—为什么走在任何一条街都能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色呢?德国人养花有什么独特之处?作者对对德国人养花的方法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读第二段。
师:我对德国人养花的方法有什么感受?你能找到一个词告诉老师吗?指名答。
师:让我吃惊的是什么?(课件点红三个“都” )指名答。
师:“脊梁”这个词在这里读轻声,谁来读读?实物演示理解“花的脊梁”。
2/15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br/>师:让我们再读读这一段, 再次感受德国人养花的不同。 学生齐读。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领悟“花境” 。
过渡:学到这,我们不免又要问了—德国人这么爱花为什么要这样
养花呢?这个民族的独特在哪呢?我们得再用心去读读课文的第三段了。
指名读第三段。
师:德国人为什么要这样养花?指名答。
情境假设:让别人看自己的花,自己又去看别人的花!这种做法真是耐人寻味!假如你们就是那些在屋子里养花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养花呢?把你们心里想法交流一下。假如你们是走在街上的人,都看到了什么呢?想象一下也互相说一说,好吗?请开始吧。 (播放课件)
采访养花人——师生对话。
小结:说的多好!瞧瞧,原来养花人心里想的全是—(别人)这种行为和做法课文中用了有了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我为人人)板书:我为人

采访看花人——师生对话。
小结:每一个走在街上的人都感受到了人人——为我的美丽!板书:人人为我
小结:这就是德国这个民族的独特,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那街景的美丽,感受这境界的美丽! (播放课件)
六、重寻乡梦,“花样情怀”。
过渡:刚刚我们读懂的,是季老先生第一次到德国的所见所想,之后,他又一次来到了德国。一块儿来读读第四段。
师:来,读读季爷爷说的这句话——“变化是有的,而美丽却没有
改变。”这里面藏着他第二次到德国的所见所想。
(1)师: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指名答。
(2)师:这美丽指是什么?对, 德国街头还是那样的美丽 --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山***上,应接不暇;美丽仅仅指花吗?几十年过
去了,德国人这种美好的心灵却从来没有改变!板书:美丽
小结:这种美德一直传承着。难怪会让季爷爷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正是因为“人人为我”才有这么“奇丽的景色”;正是每人都能做到“我为人人” ,才造就了德国这个“奇特的民族”。
师:课文学到这,本来可以结束了,因为我们已经读懂了季爷爷两次到德国的所见所感,可是,为什么还要继续呢?因为这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藏着一份情!一块儿读读!学生齐读。
师:这个梦里藏着什么?补充资料: 1935 年季爷爷在德国的哥廷根,也就是课文中的这座城市留学,本来只呆 2 年,可是等他拿到博士学位就已经到了 1941 年,此时,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归国无门,整
整十年,他都呆在德国。那时候的他心里想嘴里念的的全都是 -- 祖国、亲人,难怪当他走在德国的街头, 看到那似海洋一般的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看到那来不及游览的美丽时,会想到—山***上,应接不暇。这份思乡之
情中更蕴藏着一个游子对对祖国的—热爱!正是这份热爱才让作者义无返顾地回到祖国,投身于祖国伟大的建设之中!
二、回扑课题,再品“花味” 。
(播放课件)师:如果我们走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城市,都
3/15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br/>能像德国这样置身于花海中,沉浸于绿色里,那会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总结:不要忘了德国这美丽的让我们陶醉的景色,不要忘了德国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更不要忘了季先生带给我们的这句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
三、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 我为人人
奇特 人人为我
传承 “美丽”
教学反思
与建议

本课教学的教学设计比较适合自己和学生, 条理清晰,紧紧抓住文章中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展开分析。学生感受语言、品读语言、感悟内涵,在朗读中感知文章, 感受作者的心理和心情, 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丽和写作特点,在朗读中积累语言,在朗读中与文本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