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四班 第一组: 冯南南20100512064 张迪20100512069
陈静 20100512070 廖红 20100512079 周玉姣 20100512090
孔子及其儒家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孔子、儒家文化、影响
孔子是四班 第一组: 冯南南20100512064 张迪20100512069
陈静 20100512070 廖红 20100512079 周玉姣 20100512090
孔子及其儒家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孔子、儒家文化、影响
孔子是中国几千年来历史文化中最伟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人物。从小我们就开始在生 活中,学习上或有意或无意的接受着孔子思想的教育。在初、高中更是了解和学习孔子及 与他相关的儒家思想与儒家文化。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 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陬城)人,汉族。他的英文名 叫Confucius, Kung Tze。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 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孔子不但是我国两千多年的“至圣先师”今天也同样受到 世人尊敬和推崇。
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有着极 其深刻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以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 “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对于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采取存疑态度,以为“未 知生,焉知事鬼”,“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在学习上,他强调“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 “温故而知新”等观点,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学习与思考的结合。他首创了私人 讲学风气,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学习氛围,为文化在后世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 学道则易使也”。其中,他因材施教这一观点对如今的我们来说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 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要,培养学生的个性,注重素质教育。作为鼻祖,孔子在教育方面有 独到的见解,而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代的教育有重大的影响,在为人处世上,孔子提倡 自爱和爱人。孔子对天命持谨慎态度,他更相信人自己的力量。他认为“性相近也,习相 远也”,一切要看个人后天的努力。
孔子在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 并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观点。
在治理国家方面,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希望统治者以仁义之心待民。他还 强调无论什么法令法规,统治者都要首先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 不行”。在人际交往中,孔子强调的是忠和恕。
当然,《论语》中也有一些思想是与历史潮流相背离的,如他政治上的复古倾向,他对 等级、秩序的过分强调,他的内敛的人格价值取向等,都体现出了他对封建社会及其制度 的妥协。这一切都不可否认的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我们用现代意识对 之加以修正。
孔子的“以和为贵、仁者爱人”的儒家思想,几千年来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深远 影响。长期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诸如爱国主义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