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云南普朗铜矿成矿规律探讨
陈兴全 摘 要:普朗铜矿区位于普朗—红山铜多金属矿亚带南缘,地层为三叠系上统图姆沟组,主要出露印支期普朗复式中酸性斑(玢)岩体,构造裂隙发育,岩石蚀变强烈,具典型的“斑岩型”蚀变分带。本文通过对普朗铜矿云南普朗铜矿成矿规律探讨
陈兴全 摘 要:普朗铜矿区位于普朗—红山铜多金属矿亚带南缘,地层为三叠系上统图姆沟组,主要出露印支期普朗复式中酸性斑(玢)岩体,构造裂隙发育,岩石蚀变强烈,具典型的“斑岩型”蚀变分带。本文通过对普朗铜矿的地质特征、矿体特征进行简要的描述分析,对斑岩型铜矿有更深的了解与认识,及对矿体开采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普朗复式中酸性斑岩;斑岩型铜矿;普朗铜矿
矿区地质背景
普朗铜矿区位于普朗—红山铜多金属矿亚带南缘,地层为三叠系上统图姆沟组,其岩性以安山岩为主,岀露岩体以印支期普朗复式中酸性斑(玢)岩为主,岩石蚀变强烈,构造裂隙发育,具有典型的“斑岩型”蚀变分带。岩浆岩、岩浆侵位的地层、热液蚀变作用、热液运移和矿质沉淀的构造空间控制了本矿床的产出。
(一)成矿围岩
区内岩浆岩发育,总体以弧安山岩的大量发育和中酸性岩浆的大规模浅成--超浅成侵入为主要标志,形成时代为印支期及喜马拉雅期,侵入岩、喷出岩二者相伴产出。岩石由中酸性的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等组成,火山岩次之,岩石主要为安山岩。
1、火山岩
矿区内的火山岩以安山岩为主,分布于图姆沟组,灰黑色块状,斑状结构明显。其中,斑晶主要由自形角闪石及黑云母组成;基质具玻基交织结构。安山岩类的化学成分,SiO2含量变化不大,属较典型的中性岩,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含量虽有一定的变化,但相对于区域上的安山岩变化还是比较小的。样品投点基本集中在碱性和亚碱性分界线附近。
2、侵入岩
主要出露浅成—超浅成侵入岩,为普朗复式中酸性斑(玢)岩体。受北西向的黑水塘断裂及北东东向的全干力达断裂控制。岩体与围岩呈港湾状接触,围岩具角岩化。主要岩石类型有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具从中性→酸性分异演化趋势。与铜矿化关系密切。
(二)矿体特征
本区铜矿化体和矿体主要分布于普朗复式斑岩体内,受岩浆岩、岩浆侵位的地层、热液蚀变作用、热液运移和矿质沉淀的构造空间控制。含矿岩石主要为石英二长斑岩,其次为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蚀变有钾化、硅化、绢云母化、钠长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矿化有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磁黄铁矿化、辉钼矿化、方铅矿化、褐铁矿化。
普朗复式中酸性斑(玢)岩体具典型的“斑岩型”矿化:岩体中心部位,钾化硅化带—绢英岩化带(内侧),节理密集发育,产生“面型”铜矿化,形成大透镜状矿体;边部的绢英岩化带,仅具“线型”矿化,形成大脉状矿体;外缘的青盘岩化带,仅见星点状的黄铁矿产出。热流体作用过程中不仅改造周围岩石,而且本身也被改造,成矿物质得以富集和沉淀,因而蚀变与矿化总是密切相伴进行。从主要微量元素的分布来看,岩石中之Cu、Mo、Au、Ag、Pb、Zn、W、Bi等元素,具有以复式中酸性斑(玢)岩体为中心的对称环带状分带特点,Mo、W、Bi在内带,Cu、Au等贯通岩体和围岩,Ag、Pb、Zn等在外带。
(三)找矿标志和成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