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孟非:随遇而安.docx

格式:docx   大小:118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孟非:随遇而安.docx

上传人:pppccc8 2022/6/11 文件大小:1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孟非:随遇而安.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孟非:随遇而安
《中华读书报》(2011年11月09日 16版)
这是第一本关于我自己的书。
它算是我一些人生片段的回忆,并不怎么精彩。
但对人们全面了解我这个人,或许有点作用。
孟非
这是孟非对过往40年岁月的动情回得不错,完全不需要冒这 么大风险去偷卷子。不过转念一想,总也能锦上添花,拉点儿总分吧。回家之后就 开始做卷子,然后背答案,还告诉自己千万不要考满分,因为那样很可疑。结果第 二天上历史课的时候,历史老师说“我们先发一套模拟试卷。”发下来后我一看: 靠,就是我们偷的那套卷子!当时我就气晕了。
相比一塌糊涂的理科成绩,我的文科成绩还不错,特别是语文,基本上总是名 列前茅,三甲之列,而且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如此。那时学校特别万恶,考试结束 后,每门学科都弄出一个什么“红白榜”,前十名上红榜,最后十名上白榜。每次 大考之后,红榜白榜上基本都有我,上榜率挺高的。
上初三时我参加了南京市的作文比赛。全南京的中学都派作文成绩最好的学生 去参赛,普通学校是一个代表,重点中学可以派四个代表。我是重点中学南京一中 选派的四个代表之一。比赛是抽签制,抽到什么题目当场就要写。比赛结束之后, 喜讯很快传来,我校派出的四个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学校大门口贴着喜报, 第一行就是一一孟非同学代表本校参加全市作文比赛,获得记叙文类唯一的一等奖。 没过几天,喜报还贴在校门口,我又因为不知道干了什么坏事儿被全校通报批评, 处分通告就贴在了喜报旁边。我经过校门口的时候还跟班上的女同学说:“看看, 都有我!”当时我觉得特别牛。
顺便说一句,我的太太当时就在我隔壁班,我们在一九八四年时就认识了。
高三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是个扬州人,挺喜欢我的一一所有教过我的语文老 师都喜欢我。这位扬州先生经常回答不出学生的问题,每当这种尴尬的时刻,他就 有个很神经质的反应一一咳咳咳地清半天嗓子,后来他只要这么一清嗓子,同学们 就知道他答不上来了。等清完了嗓子,他会带着扬州口音拉长了声调说:
“这个一 一问题,让孟非同学来回答。”而我呢,理科学得跟狗屎一样,不断被羞辱,但人 总要找点儿自信活下去吧,这种时候就该我露脸了一一我总是很得意地站起来,在 全班同学,尤其是女同学敬佩的目光中一二三四很拽地说上一大通。
后来这个烟瘾特别大的语文老师没收了我一包香烟一一那会儿我们学校高三的 男生不抽烟的已然不多,我因此怀恨在心。一次又有同学在语文课上提问,他又答 不上来,又拖长了声音说:“这个一一问题让孟非同学来回答。”我噌地站起来, 像电影里被捕的共产党员那样大声宣布:“不知道! ”我的话让他一下愣住了,毕 竟,语文课上从来没有我答不上来的时候。教室里的气氛顿时一片尴尬,很多男生 坏笑起来。提问的同学还在等答案,我叛逆的表情仿佛在说:我不可以不知道吗?
整个中学时代,唯一让我觉得安慰并找回一点点尊严的,就是我的文科成绩还 不错。这离不开我的记忆力。中学里学过的很多古文我到现在还能全文背诵,中学 时期的六本历史书,我曾经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都能背出来,连教材里的插图在什 么位置、插图的注解是什么,我也全都记得。这恐怕就是人们所说的“照相机一样 的记忆力”。但后来我渐渐明白,这其实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因为缺乏判断力的人, 记忆力往往特别好。我就属于缺乏判断力的人。
在社会上混了一段时间后,江苏省广播电视厅下面的一个电视节目报印刷
厂招工,这个招工竟然是要考试的。我去了,在那群考试的工人里我还算是相当有 文化的,因此我顺利地成了 一名印刷工。当时我觉得,虽然只是工厂,但毕竟是江 苏广电本系统的,先干着吧。
印刷工
印刷厂位于南京城南的城郊结合区,一个叫卡子门的地方,以前是一大片坟地, 工厂是把那片坟地迁走之后建起来的。因为是新厂,第一天我去上班的时候,车间 的窗户连玻璃都还没有安上。
我去厂里报到的那天是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圣诞节。
我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是因为头一天晚上,我还在父亲一个同事家里过了一个 难得一遇的“白色平安夜”。那种聚会是相当“装”的,一屋子文艺青年和中年, 有人弹钢琴,有人表演节目,宾客们就着火腿沙拉喝着香槟在琴声中高谈阔论着一 些我完全没有兴趣的话题,屋外雪花在静静地飘落。这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是我人生 的一个重要分界线,从第二天开始,我走上了工作岗位。
在西方,白色圣诞节是吉祥的象征。就在那个特别吉祥的圣诞节的早晨,在一 片白茫茫的世界里,我骑了将近两个钟头的自行车,跨越了南京的三个行政区,中 途还要下来推着自行车过一条铁路,最后到厂里报到了。
因为厂里新买的印刷机还在调试阶段,第一天我的工作就是擦洗保养机器。我 脱掉外套,第一次穿上工作服,措起袖子,拎着一大桶机油,再拿着一大块棉纱蘸 上机油,钻到机器肚子里开始擦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