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目的论视域下不同时代《论语》国人译本对比分析——以辜鸿铭和吴国珍译本为例.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目的论视域下不同时代《论语》国人译本对比分析——以辜鸿铭和吴国珍译本为例.docx

上传人:shijijielong001 2022/6/11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目的论视域下不同时代《论语》国人译本对比分析——以辜鸿铭和吴国珍译本为例.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目的论视域下不同时代《论语》国人译本
S3
对比分析
以辜鸿铭和吴国珍译本为例
作者:马沙娜
来源:《校园英语》2019年第1期
马沙娜
【摘要】《论语》作为最为典型的儒家文化典籍,是外国人了解中华文化?他为何能代表中国形象走出国门?这就需要通过像《论语》这样的经典外译来给出答案。尽管《论语》译本众多,但正如吴国珍先生所说,虽然《论语》的英译版有十余种之多,但却并不尽如人意,所以“非重译恐有误后辈青年”。2005年退休后,吴国珍一直潜心翻译《论语》,经过多番修改校对后
《V论语〉最新英文全译全注本》终于在2012年出版,这也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翻译的通篇用英文注释的典籍。该书现已成为汉办和孔子学院总部推荐读物。
三、译本对比分析
辜鸿铭译本特点。辜鸿铭学贯东西,为使西方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儒家思想,改变西方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偏见,使《论语》更易于为西方读者理解和认识,在其译本当中,“只要可能,一概不用中国人名、地名”,他还创造性地援引西方读者熟悉的名人名言,也将
《论语》中的人物和故事与《圣经》中的圣徒和人物做类比,以去除儒家文化在外国人眼中的陌生感。此外,辜氏还在译文的语句结构方面采用了符合英语表达的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的“形合”结构。辜的译本正是因为迎合了西方的价值观,才让当时处于弱势的中国文化得以进入西方世界。
吴国珍译本特点。吴国珍的《论语》译本体例独特、释义确切、通俗易懂。译本第一部分是外国读者不易理解的关键词语解释。第二部分是一篇关于孔子生平的人物传记。第三部分除了英译正文,还在每节译文下面增加了原文注解、原文现代汉语版本、原文主旨大意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小故事和作者评论。在人名、地名的处理上,吴译本全部用拼音译出,并在注释中附上人物资料或古代神话传说,使读者能轻松理解译文内容。在译文下加详注的方式,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特色,让读者领会到中国古代典籍的语言特色和神韵,还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儒家思想和中华传统文化,迎合了时下世界想要了解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的需要。
举例对比分析。本部分将选取两译本中的具体译例,结合目的论,对两个译本译文风格做出评析。
例1: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辜译:Confuciusremarked,",personsinauthority,andthewordsofwisdomofholymen.”
吴译:Confuciussaid,"Amanofvirtueholdsthreeinawe:destiny,thesuperiorandthewordsofsages.”
目的原则是目的论的最高法则,指“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从例1可以看出,不同翻译目的下译文会有很大的区别。辜鸿铭为让西方读者迅速理解文中的儒家思想,采用了归化的翻译方法,将“天命”译为“theLawsofGod”,给孔子思想蒙上了一层西方宗教的色彩。这样翻译虽会给西方读者以亲切感,但其中的儒家思想却被误解了。因孔子不讲怪、力、乱、神,所以这样的翻译并不恰当。吴译本将天命译为“destiny”,并在下文注释中阐释了“君子畏天命”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