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患者跌倒坠床
疾病因素  高血压、头昏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率最高。
药物因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特别是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和麻醉镇静药,降糖药等这些药物改变病人的循环?造成大脑缺氧或者是进食不足导致身体虚弱等。患者跌倒坠床
疾病因素  高血压、头昏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率最高。
药物因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特别是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和麻醉镇静药,降糖药等这些药物改变病人的循环?造成大脑缺氧或者是进食不足导致身体虚弱等。如果对病人没有相应的告知或保护措施,也将是造成病人跌倒与坠床的重要因素。
设施设备及告知因素 病人使用的床或床栏过于陈旧,未予病人约束,易滑倒或有障碍的地方无警示标志;部分地方无照明设施或亮度不够;对存在跌倒或坠床高危因素的病人护理人员未告知或未充分告知。
其它因素 自理能力、认知行为改变、视力障碍、心理因素等
不可预知的因素:由于患者本身的植物神经不稳定,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体位骤然转变、排尿时屏气等原因,或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心输出量骤降、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而引起晕厥跌倒
实施三级监控,加强预防力度
责任护士对自己分管病人逐个进行评估,对高危患者加强防范措施,做好健康教育,认真记录,同时汇报护士长。责任组长对高危病人进行再次评估,检查评估是否准确,预防措施是否落实,患者及陪护的自我防范技巧掌握情况等,与患者及陪护做好沟通,同时填写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监测表内容在评估表基础上设计了记录防范措施一栏、护士签名,护士长监督记录。护理部及时下病房检查评估是否准确,病区对高危患者的预防措施是否全面合理,有无落实到位。了解患者及陪护对预防跌倒/坠床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加强跌倒坠床安全健康宣教,对特殊患者做好工作。检查护理记录是否全面准确,是否动态反映患者情况,督促指导病区认真全面有效地完成各项预防工作。观察记录一次/周。
跌倒和坠床的预防措施
落实安全措施:责任护士应使新入院患者尽快熟悉环境,反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容易发生意外跌倒、坠床的原因、危害和预防方法,以引起他们的重视,特别是高龄患者,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手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有认知行为改变、意识障碍者使用床档,必要时使用保护性约束,要做好解释工作。对使用降糖药、降压药、镇静药、抗精神药的患者,告知有关注意事项。
实施防范措施
①患者跌倒、坠床的潜在危险因素:评估达不到分值但又有潜在危险因素的,在患者床头卡贴跌倒、坠床的标志,提醒所有为的医护人员注意安全,落实安全规程。如外出检查时需用平车或者轮椅并全程陪同,对年龄偏大、活动能力较差,应使用床档,护士及时巡视病区,协助入厕、穿衣等生活护理,活动时护士应在床边指导、协助,以免发生意外。
②创造安全环境:呼叫器置于患者床头,并教会正确的使用方法,将生活日用品放在患者触手可及的地方,病床加床档并固定,保持地面清洁、干燥,让患者穿稳定性好、防滑的鞋子。必要时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夜间保证照明,使患者起床时能看清病室环境,护士及时巡视病区,提示患者注意走廊的障碍物及地面情况,防止发生意外。
③加强护患沟通,保证患者安全。
④防范意识的教育,使每个护士自觉建立防范的安全理念,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来保证患者的安全。
起床三部曲:平躺睁眼30S
坐起30S
站立30S在行走。
患者坠床、跌倒管理制度
1、床位护士需评估患者容易跌倒的高危因素(年龄大于65岁,无人照顾的年老体弱患者,曾有跌倒病史、意识障碍、视力模糊、虚弱头晕、肢体功能障碍等)。
2、对有跌倒高危因素的患者,加强防护措施,并列入交班内容。
3、注意保持病区地面干燥,洗手间应有注意“小心地滑”的警示标志。
4、值班护士发现患者不慎坠床、跌倒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如病情允许,将患者移至抢救室或患者床上。
。
5、对患者的受伤情况做初步判断,测量BP、P、R、意识及判断有无皮肤擦伤、骨折等。
6、医生到场后,协助医生进行检查,为医生提供信息,遵医嘱进行正确处理,包括检查和治疗。
7、向上级主管领导汇报。若无家属在场,应设法立即通知患者家属。
8、记录事件经过及患者情况,并填写《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
实施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患者一旦发生坠床或跌倒,护士长应立即汇报护理部,同时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报表内容包括跌倒/坠床具体经过、原因、事后处置情况、对患者造成的影响、采取的补救措施。护理部详细了解具体情况,及时组织科内人员进行讨论,制定整改措施。并填写跌倒/坠床事件分析反馈表,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情形、危险因素、环境因素、采取的措施和以后要注意的问题等内容。护理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