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2
1
贵州火龙果产业发展规划
(2010-2015年)
前言
火龙果(HylocereusSPP),属仙人掌科三角柱属,是一种热带果树。火龙果果实营养丰富,具有低脂肪、高磷脂、低热量等特点,水溶性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含量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二)、产业优势
1、自然生态优势
贵州省北盘江、红水河及南盘江流域的低海拔富热量区域,年均温为191〜21€,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水资源丰富,土壤无污染,适宜火龙果的生长发育。海南为我国最早开展火龙果种植的区域,近年来由于当地空气湿度大引起火龙果病害爆发,火龙果种植面积不断减少,而我省空气湿度适中,火龙果病虫害少,种植火龙果的自然条件较优于海南。和我省火龙果种植区纬度接近的广东、广西等省主要种植香蕉、荔枝、龙眼等果树,可用作火龙果商品化开发的土地面积较小。
22
5
从地理条件上看,我省火龙果生产适宜区位于南、北盘江和红水河流域,水源好,无工业污染,大气环境清洁,这为无公害精品火龙果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
2、产品优势
火龙果除了具有预防便秘、增加骨质密度、预防贫血和
抑制脑细胞变性、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外,还具有解除重金属中毒、抗衰老、减肥瘦身、美白皮肤和预防大肠癌等功效。
我省生产的火龙果品质优异、酸甜适中(糖酸比为16:1),氨基酸、钾、钙、镁、锌、铁、磷、硒、蛋白质、脂肪含量均比省外生产的火龙果高,口感和风味均比同类产品好。贵州火龙果在2007年成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3、政策扶持优势
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果树产业发展。2008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精品果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办发
6
7
[2008]16号)。同时,省级财政也不断加大水果生产的投入,每年安排资金数百万元支持火龙果基地建设,这为火龙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2009年12月,贵州省农业委员会结合农业部标准果园创建活动启动我省标准果园创建,并将火龙果生产纳入标准果园建设中。政策优势将有力促进我省火龙果产业进入发展新时期。
4、技术支撑和推广优势
我省有从事火龙果研究的科研机构--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拥有科研人员3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5人(博士2人,硕士11人),对火龙果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能为火龙果种苗繁育、栽培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省农委下设果树推广机构--贵州省果树蔬菜工作站及产业规划布局区内的州(市地)、县农业局下设果树站,拥有果树推广专门技术人才近300人,能为火龙果产业技术的推广提供强有力支撑。
5、经济及社会资源优势
在经济社会建设快速发展,全省经济社会呈现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良好势头下,农业基础进一步夯实,省财政每年对果树产业发展逐年加大投入,特色水果产业基地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省大、中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对于精品水果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
贵州劳动力资源丰富,对于火龙果这样能给种植户明显增加效益、生态效益好的产业,农户种植积极性很高。
22
7
6、经济效益优势
火龙果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全均价格约为10元/千克,我省生产的优质火龙果价格为20元/千克,待我省火龙果生产基地大规模投产后,加上果品具有品质优、风味好的特色优势,预计总体价格仍会高于8元/千克,大大高于柑橘等大宗水果。
虽然火龙果前期投入稍大,约为3000~5000元/亩,但种植火龙果的优势是只需要2年即可收回投资并开始赢利(苹果需要5~6年才能收回投资),投资见效快。进入盛产期后,每年火龙果园的纯利润在5000元/亩以上。
7、市场竞争优势
火龙果是贵州精品水果产业发展的机遇之一,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火龙果生产基地,可形成规模优势参与全国市场竞争。贵州火龙果优异的品质加上贵州交通枢纽建设,果品运输到邻近的重庆、成都、长沙、西安、武汉等省会城市及其他大中城市的距离近,果实采收时的成熟度可提高,风味和口感大大优于从东盟的越南、泰国零关税进入的火龙果商品,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三)、存在的问题
1、产业规模较小
8
21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省财政的扶持发展和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努力,我省火龙果产业从无到有,从小逐渐发展壮大。,但总体种植规模还较小,尚不能满足产地市场的礼品果供应,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尚未突显。
2、资金投入不足
火龙果是一个短期投入,长期见效的一个产业,但由于前期投入相比其他果树较大,而财政补贴资金较少,且资金筹措渠道还不够完善,多数农户不愿较大的投入。前期由于投资小,有机肥料供给不足,加之管理粗糙,造成部分地区火龙果长势较差,难以实现预期的产量和效益。
3、果园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缺少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