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构建高效课堂做到减负提效何立晴学生的作业负担太重,学生的厌学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成了当今教育的热点话题。作为语文教师,都在积极探索能兼顾考试成绩和学生发展的两全之策。在教学中,我摸索出了几点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做法,现概述如下,希望对各位同行有所帮助。要想充分利用教材,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必须抓住以下两个教学环节。一、精读重点课文。重点课文都设计为讲读课文,要求精读、揣摩。学习讲读课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阅读的能力。因此,讲读课文首先要读懂、读透。“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只有通过熟读,才能整体把握基本课文的结构、思想内涵,吸收文章字、词、句、章的精华。教师可在晨读课上布置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在感情的把握、语音、语调、节奏的处理等方面有朗读指标,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争取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背诵与理解是相辅相成的。背诵有助于理解,理解有助于背诵。一般的步骤是这样的:粗读课文感知内容——细读课文理解内容——讨论解惑理解后诵读。目前,有一种片面否定“死记硬背”的极端提法,认为学忆、背诵。这是不科学的,不少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养成,尤其在文科方面、语言方面,记忆、背诵是必不可少的。二、布置和评判作业(一)精选语文作业题语文作业的预留、书写与评判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精选语文作业题有“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原因。就“质”而言,我们可从理论上更深刻地揭示精选作业的重要性。如果学生是通过“做和反思”学习语文的,那么他们做什么样的题,就将形成什么样的语言经验和能力,并进一步积淀或升华为什么的语言积累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学生应当做什么类型的语文题,不仅反映了教师的语文教学经验,还折射出他们的语文教育观念。学生语文作业的状况可以概括为“一多”“二假”“三无效”。“一多”指作业量大,学生除了要完成课本习题外,还被大量形形色色的习题册所累,身陷题海不能自拔;“二假”指学生迫于教师的强制性措施, 要么抄袭他人作业, 要么置中间想象推理过程于不顾, 盲目地“发挥”,换来一个按时交作业的假象; “三无效”指学生写作业和教师判作业终日疲惫不堪, 却收获甚微,近乎无效劳动。鉴于此种情况,我主张要精选作业题。所谓精选语文作业题,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从课本和习题册中,把作业题选精,或教师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而且练得恰到好处。(二)改变作业的评判标准所谓改变作业的评判标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是针对学生在教师留作业时普遍存在的逆反心理而做的大胆规定:学生对不会做的题可以不做,只要在会做的题做完后,回答下列三个问题,就算完成了作业。 ,你独立完成的题的序号和在别人帮助下弄懂并完成的题的序号。 ,你不会做的题的序号,力争分析出症结所在。 ?掌握了哪些技能?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问题1的设定,能使教师迅速、清晰地把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实际水平。对问题2的设定,可以这样理解:语文练习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那些基础扎实、想象丰富、推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做完一道题后,往往会产生自信。即便遇上一时棘手的题,也一定能分析出只需解决了某个知识点的推理,或某个情景的具体想象, 该题即可自圆其说。而这恰恰是疑点, 即为问题2中所说的“症结”